志工早會:【10月29日】以愛教育 貧中啟善

Community:
Branch:

在人力簡單、語言不同的困難中,要進行人間菩薩招募的工作,實屬不易,歐洲慈濟志工難行能行的付出,不僅令上人感動,也不捨他們的辛勞。上人再以南非的潘明水為例,讚歎他在南非帶動超過五千位的天主教本土志工。「現在他們要兼顧辛巴威的培訓與見習,還要負責史瓦濟蘭的救濟,還有輔助莫三比克,同樣都是幫助他們做救濟與教育工作,已經在當地負責起來,更發展到國際間,這都是一粒種子的力量無限。」(攝影者:林炎煌)

【證嚴上人10月29日志工早會開示】
「聞『伊』色變!這一波伊波拉(病毒),不知道要到何時才能讓人放下心來,這都很擔心啊!」伊波拉病毒疫情不斷擴散,澳洲移民及邊境保護部長莫里森(Scott Morrison)10月27日宣布,停止受理伊波拉疫區民眾申請入境,成為全球第一個禁止疫區旅客入境的國家。 

隨著疫情不斷升高,許多國家紛紛開始限制入境申請,有些國家則在機場進行防護管控。證嚴上人在10月29日的志工早會上再次呼籲大家,「不管是禁止入境,或者是在機場做管控,都還是很令人擔心,病毒是無孔不入,要好好的顧好衛生。」

聞伊色變需警戒 預防清潔杜病媒

除了伊波拉疫情亟需防護,臺灣南部的登革熱疫情也需特別關注。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所發布的資料顯示,臺灣上週新增1,525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累計今年(2014年)病例達7,439例。

「現在的蚊子特別多,從氣爆過後,那一條路還沒有修復好,到處有積水,總是蚊子特別多。昨天(10/28)也聽到,我們靜思堂裡面也有蚊子,我就很擔心,蚊子是一直飛,到底是要叮誰?不知道。」

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所發布的衛教資料,大小約一公分的雌蚊,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吸血吸到飽需要二分鐘的時間,「沒有人願意讓牠吸飽才飛走,每一個人一有感覺、一動,蚊子就飛走,其實牠還沒有吸飽。這一飛走,如果有登革熱的人,再去叮別人,要吐個氣才能吸回來,吐出去的這一口,就已經把病媒傳出去。所以我們要好好預防,我們要提高警覺。」

預防登革熱的傳染,除了使用蚊帳之外,預防更勝於治療,上人提醒大家,最好的預防就是維持乾淨的衛生環境,不隨地亂丟垃圾,清掃居家的積水環境,讓水溝得以暢通,如此才能阻絕病媒蚊的滋生。

百年水患需援助 就地義賣為賑濟

居家環境的小處積水會滋生病媒蚊,造成疾病傳染;而持續豪雨釀成嚴重水患,不僅公共衛生令人堪慮,更造成民眾生活的困難與不便。歐洲巴爾幹半島三國──波士尼亞、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於今年5月間,發生百年來最嚴重的水患,歐洲八國的慈濟志工組成五十人的賑災團隊,於十月中旬前往波士尼亞進行物資援助發放。

八國中,擁有八百五十萬人口的奧地利,目前僅有一位慈濟志工游月英,參與波士尼亞首次賑災返國後,立刻著手籌備素食義賣,主打「臺灣味」美食,希望募集眾人的愛心,溫暖波士尼亞災區的寒冬。

「他們(游月英)夫妻二十多年前回臺灣的時候就發心立願,要把慈濟的種子帶過去,他們要就地發揮。可是無奈,這一個種子在那裡雖然很盡心力,她是開餐廳很忙很忙,要灑播種子出去總是沒有時間,總是利用打烊的時候,召集臺商或華人來分享慈濟。」

語言障礙難推廣 夫妻遇挫志堅定

游月英夫妻積極於奧地利推動慈善工作,卻礙於語言不通、人力單薄,始終無法真正將慈濟向外推廣。然而,悲憫之心未曾因為這些挫折而有稍減,他們仍然積極把握助人的機會,參與各項慈善活動。

「(歐洲)慈濟人人少,要好幾個國家聚起來才能到達,才有力量伸向那個地方。在那裡(波士尼亞)我們也及時的幫助,他們回來又籌備,還有第二次,還要發放,所以他們一定要去做勸募,每一個國家的慈濟人都是就地取材,會合起來走到災區去付出。」

游月英也參與此次的波士尼亞援助發放。返回奧地利後,她開始籌備富有「臺灣味」的美食義賣,如草仔粿等,所得金額要做為波士尼亞的賑濟金,「在歐洲國家的慈濟人,他們要集中物資,就是各顯神通,在這麼困難,人手那麼少,而且要募款,的確是不簡單。看到訪問她的畫面,她說好累,看到她那樣好累的容貌,相信她是真的很累。不過累歸累,還是心存甘願,歡喜付出,這都是慈濟人人間菩薩。」

克服萬難勤帶動 南非志業拓鄰國

在人力簡單、語言不同的困難中,要進行人間菩薩招募的工作,實屬不易,歐洲慈濟志工難行能行的付出,不僅令上人感動,也不捨他們的辛勞;倘若再加上宗教、種族的不同,則更是難上加難,上人以南非的潘明水為例,讚歎他在南非帶動超過五千位的天主教本土志工。

「他(潘明水)用很簡單的英文與當地溝通,他還可以比手畫腳,還用真誠。臺灣有一群人在那裡,雖然每一個臺商距離都很遠,每一個人都有據點在做慈濟,他的據點是在德本,慢慢帶出這樣一粒粒『黑珍珠』。」

在潘明水用心、用愛的帶動下,目前南非已有超過五千位的本土志工,除了關懷南非當地的弱勢貧病之外,更跨足到鄰國同樣需要援助的國家,包括史瓦濟蘭、辛巴威、賴索托、莫三比克等國。

「他們都是克服的他們的困難,他們的路都很不平,一波比一波高,一條路比一條路難走……現在他們要兼顧辛巴威的培訓與見習,還要負責史瓦濟蘭的救濟,還有輔助莫三比克,同樣都是幫助他們做救濟與教育工作,已經在當地負責起來,更發展到國際間,這都是一粒種子的力量無限。」

助學因緣牽長情 由心引導開心門

一粒種子,若能從小培育札根,則更能發揮無限的力量。慈濟所推動的「新芽助學金」計劃已陸續啟動,期盼透過獎助學金的補助,讓貧窮家庭的孩子都能順利完成學業,展開脫貧之夢。

「我們要讓孩子安心讀書,就要去了解他的家庭,從了解家庭,除了這一位孩子需要我們幫助學費,加上家庭的困境(都要關懷)。」

在中國大陸江蘇昆山的丁小妹妹獲得慈濟的獎助學金,慈濟志工到丁小妹妹家裡進行家訪時,發現哥哥小時候因為發燒延誤治療,造成聽障,進而產生自卑感,從此窩居在家不願出門。

「到了十三歲的時候,他就開始不想要去上學,整天都是在玩電腦,都不願意出門,據說有七年的時間都沒有出過門,都是自閉起來,因為人家講話他沒有聽到,所以自卑。後來慈濟人知道這個孩子長得這麼好,而且這麼健康,應該要好好把他引導出來,慈濟人開始把他帶到昆山,牽著情,人間的覺有情,把他牽出來,讓他來到了我們的昆山環保站,慢慢打破了他的自卑感。」

書信感恩表轉念 去除心結知行孝

在環保站裡,慈濟志工用愛疼惜他、照顧他,打開了哥哥的心門,同時補助他裝人工電子耳,慢慢開始可以聽到聲音,再訓練他說話。今年10月初,丁同學隨著慈濟志工來到花蓮靜思精舍,向上人表達他的感恩。

「他自己怕表達不清楚,怕我聽不懂,他就用心寫,寫出了他想要說的話,要我看。我就說來,『你念給我聽。』他說,『我怕說的師公聽不懂。』我說聽得懂,他就自己開始念。他說過去他很恨,恨他的父母親,小時候病了為什麼沒把他醫好,為什麼讓他耳聾,這都是父母不愛他所造成的,心裡都是積了恨意。」

經由昆山慈濟志工愛的陪伴,丁同學的心態轉變了,開始懂得感恩父母對他的疼愛,即使他聽不到,父母也不曾離棄他,「他感覺要懺悔,要感恩,回去要向父母親說感恩,感恩父母陪伴他長大。」

助學啟善知付出 不畏窮困貧中富

同樣是在中國大陸的助學生沈同學,與媽媽陳女士生活在學校所提供的一個樓梯間,媽媽常感腹痛,礙於經濟困難而沒有接續就醫。慈濟志工因為家訪發現了這對母子的窘況。

「因為她(陳女士)曾經因為車禍,那個時候基督教來關心她,從那個時候就信基督教。慈濟人去幫助她的時候,她心裡還有罣礙,慈濟人跟她說(宗教)沒有分別,有難時,有基督耶穌來幫助你,當然要感恩;慈濟人不分你是什麼宗教,雖然我們念阿彌陀佛,一樣是祝福的愛,都是沒有分別。」

經過慈濟志工的說明,陳女士放下了心中的猶豫,並在一位婦科醫師、同時也是慈濟志工劉華英的協助,參與長海醫院的義診活動。檢查發現陳女士腹痛的原因是肚子裡長了子宮肌瘤,同時患有腎結石,劉華英醫師徹底為陳女士進行檢查治療,解除她長時的困擾。

「用心陪伴,也已經陪伴她發揮愛心。孩子的同學接觸到高壓電(受重傷),很多同學有捐錢,五元、十元這樣的捐,可是她一捐就是一百元,老師說你家裡這麼窮,怎麼可以捐這麼多?她說,『我是窮過來的人,我知道苦過的心,我現在還是窮,苦難中需要人幫助。』」

上人讚歎陳女士是貧中之富人,「雖然生活比較困難,可是她也可以幫助人,這都是我們一步一步在人群中也是付出,也是輔導,教育一一啟發愛心,這都是需要用時間,所以我們要來好好把握時間。」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