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0月01日】諸佛設方便

Community:
Branch:

佛陀出現於人間,隨著眾生煩惱,教令眾生去除無明,這是諸佛的方便法。
 
佛陀的慈悲,就是出現在人類的世間。因為眾生煩惱多,所以佛陀來人間只有一項目的──隨著眾生的煩惱,因應眾生的根機,觀機逗教,使眾生無量無數的煩惱能夠一一去除。
 
不只是釋迦佛有慈悲,過、現、未來諸佛也都一樣。所以,諸佛教導眾生必須設諸方便法。還記得嗎?佛陀還未開講《法華經》之前,已在靈鷲山放光現瑞,萬八千佛土,很多佛的世界,好像都呈現在靈鷲山那個地方。『佛陀為什麼要現瑞相呢?』大家面面相觀,互相問:『佛陀今天怎麼與過去不同?』
 
所以彌勒菩薩找人詢問,選擇的就是文殊師利菩薩。文殊師利菩薩,他曾經是七佛之師,他承受了佛的法,又再幫助佛宣揚教法。所以,共有二萬日月燈明佛的最後那一位,未出家之前育有八王子,這八王子還是由妙光菩薩(文殊師利菩薩的前身。註一)來教化他們,前後陸續成佛。
 
我們就能知道,文殊菩薩已經在過去世成佛了,也示現於諸佛菩薩的累世之中,助道場、再教育;現在釋迦佛開始要講《法華經》,他就說出了過去所見的佛,現種種瑞相的經驗,是顯示『佛佛道同』。每一尊佛出現在人間,最大的目的都一樣,就是要淨化人心、去除眾生心中煩惱垢穢,所以說『諸佛設方便』。
 
『本師釋迦牟尼佛』,『本師』就是我們的老師;老師的教法,我們要依教奉行。在欲界、色界、無色界的『三界導師』也是指釋迦牟尼佛。在有形的世間、污濁世間的眾生,人人心中都充滿了欲念,這叫做欲界。佛陀現身於欲界世間,設種種方法,希望人人明白一切世間的苦,都是從欲念開始。
 
所以,讓大家知道『苦』之後,說出人世間種種的形態,再用這個形態中,各種人生追求的結果,所造的業因又形成了『苦』的緣,所以因緣果報不斷累積,變成了這種苦難的世界。每天早上的志工早會,不就是說世間,不論是多遠的國家,它的苦難,即使我們在這裡,也能歷歷分明,看得見所發生的事情。
 
以佛法來解釋,天災是如何累積來的?是眾生共業啊!人禍是如何來的?是人人的心所造作,累積了人心險惡,這種共業所集,在人間造成了人禍不斷。
 
再瞭解更多的事情,仔細地分析,無不都是從人心。『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一念的無明起,貪、瞋、癡三毒,或者衍生為五毒,造成了五濁,這全都說明了整個世間的濁氣,是從欲念的心一動而起,不斷不斷一直複製,不斷循環輪,又輪迴複製,所以變成了這個世間,這叫做欲界。
 
瞭解佛法之後,自然能讓我們的欲心降低,慢慢將欲念淨化。淨化之後,生活在這個『色』的世界裡——色界,什麼都有,但是我們不會在這『有』之中起欲心。我們不會在是非不明白中去起心動念。所以一切世間的色,不會來擾亂我們的心,因為我們看清楚了,這叫做色界。
 
這個色界又能超越,『色』能用在幫助人——我擁有很多東西,不只不貪著,還能夠將我所有的再捨給需要的人。或者我一無所有,不過我有身體、有力量,我能夠用身體力行付出,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叫做『無色界』;就是我們的理念很清楚、很乾淨,甚至超越了『欲』與『色』,能為人間去付出。這叫做『三界』,這是我解釋的三界。
 
我們可以在人間修行成佛,是因為佛陀示現在人間覺悟。不過,佛陀早就覺悟了,為什麼還要來人間?是為了使這個欲界世間的眾生所有煩惱悉除。佛陀就必須隨著人類在世間,瞭解世間的煩惱,隨著眾生的煩惱,他用各種的方法一一來教導我們。
 
光是教導,不夠,還讓我們去體驗。在體驗當中,我們體會到行菩薩道,救人的感覺很好。有時候在志工早會時,可以看到過去捐骨髓,那是要全身麻醉,不過有人對色身無所執著,還是願意,『只要能夠救人,我願意』。這『教令除無明』,教他除去了執著於身體的無明,『你這個身體是一個色身,這個色身有無限的生命力』,要付出這個生命力,也要有智慧,從他的智慧來幫助這個色身去付出,這就是教育。
 
眾生最執著的『色』——所有的物質,連身體這個物質,他也教我們可以付出。所以經典中說『頭目髓腦悉施人』,《無量義經》很多的教育都是在於如何破除『色』的念頭——要如何分清楚是非,不會貪著在欲念之中;還要超越了對色的執著;還能夠捨,這種付出之後無所求,就是『三輪體空』。
 
這種『三輪體空』都不執著,只要能夠付出,得到的感覺,受幫助的人得救了,幫助人的人法喜充滿。就是得到法喜,用這個方法來救人,這樣很歡喜。
 
有時候,捐髓者若來了,就說:『會很痛嗎?辛苦啊!感恩。』他就會分享說:『不會,痛一下子而已,不過,救人的感覺很好。』你看,這不就是超越嗎?這種將物質當中最愛的身體,也這樣去付出。所以,欲界、色界、無色界,我們完全超越了。這是釋迦佛,過去諸佛來人間,設種種的方便法所教育我們的。

 
前面經文說:『於諸過去佛,在世或滅度,若有聞是法,皆已成佛道。』

 
大家要注意這段經文,『於諸過去佛,在世或滅後』。這麼長久的期間,這些眾生能夠受過去佛的教育,一直到現在釋迦佛的法中,依然不間斷地有心聽法。
 
過去我們有說過五個堅固的時期,在『像法時期』因為建塔、造廟,還要再聽法。那個時候的眾生,『正法』過後,在『像法時期』還是不斷延續過來,這樣有恆久心聽法,『皆已成佛道』。這樣漸漸累積,雖然不是很殷勤精進,但是虔誠聽法的心一直累積,這樣『皆已成佛道』。

 
接下來經文:『未來諸世尊,其數無有量,是諸如來等,亦方便說法。』

 
上一句經文說『於諸過去佛』,這句經文是『未來諸世尊』,表示過去長久的時間,很多的過去佛,不斷將佛法延續下來,一直到現在的釋迦佛。釋迦佛講《法華經》是準備再不久就要滅度了,所以釋迦佛要再告訴大家,『未來諸世尊』,不是現在的釋迦佛而已,還有『未來諸世尊,其數無有量,是諸如來等,亦方便說法。』

 
⊙無論過去或未來,諸佛亦以方便說法,度脫眾生離諸煩惱,入佛知見。

 
過去的諸佛用方便法,現在的釋迦佛也用方便法,未來的諸世尊同樣也是要用方便法。之前說過佛陀的『九部法』,就是用九種的方法來開方便門。但是,這個方便門最後總要有一個結語,最正確的叮嚀,那就是在《法華經》一乘法中。不論是過去或未來的諸佛,都以方便來說法,這是佛佛道同,為了『度脫眾生離諸煩惱,入佛知見』,這是一乘。佛陀過去是開三乘法,現在佛陀將這三乘法回歸於一乘。
 
三乘法,大家記得嗎?聲聞、緣覺、菩薩。『聲聞』是靠聽聞佛陀說法,來瞭解佛法。或者是離佛遠的地方,有人對這個道理瞭解,他能夠體會種種的境界,人生真的是無常,人間在無常中的苦、空。在這個苦、空之中,到底要用什麼方法去除苦、破除空。空觀、中觀的真理在哪裡?這是『緣覺』。他還只知道苦、知道空,但是妙有的道理在哪裡,還不清楚;緣這個境界來體會人間無常,所以這叫做緣覺。
 
所以,佛陀讓大家知道人間苦、空、無常。瞭解之後,斷了煩惱,還要再超越,不是只顧自己,還要兼利他人,那就是行菩薩道;菩薩道的最後,那就是歸於佛的境界。這就是佛陀對眾生的用心教育。
 
要知道,我們都是在法中,能夠及時就能瞭解。不過,我們偏偏無法體會法意。就像一個人走在外面,天煎地逼,太陽很炎熱,汗流得很多,都快要脫水了,很口渴,需要找水來喝。有人指導他:『你想喝水,往這個方向走過去,有一條小小溪流,你可以到那裡喝水。』這個口渴的人,照著所指的方向走過去,看到了一股細細的流水,很歡喜,他就趕緊伸手去捧水。
 
一邊捧著水,一邊說:『夠了、夠了。』不過,水還是一直流下來。那位指路的人,跟在他的後面也來了,看到他怎麼雙手一直捧著水,卻不喝呢?他就問:『你不是很口渴,為什麼不趕快喝呢?』他就回答說:『我只需要手上這些水就好,不過,水卻一直流不盡,我要怎麼喝?』後面的人就說:『你很傻,要喝多少的水,你就雙手捧來喝下去就對了。』但是,他還是執著地想:我只要拿夠喝的水就好,它卻一直流下來,喝不完啊!
 
這與我們現在修行一樣,有的人知道人生很苦,想要修行求得解脫,毫釐之差,就會偏邪了,可能會覺得:我要修的是現在就解脫,佛法怎麼那麼多?這麼多,三大阿僧祇劫,是要修到什麼時候?佛法,動不動就要守戒,就要持齋,就要守那麼多的規矩,在成佛之道又要走那麼遠的路,我不可能做得到,不如取捷徑,如何求了就有所得,這樣就好了。像這樣,是愚痴的人。
 
我們的煩惱、無明都不想斷除,不想斷除無明,只想要怎麼得。其實,學佛,並不是佛能夠賜我們成佛,他是能教我們怎麼斷無明、去煩惱,將心中清淨的本性浮現出來。清淨的本性顯現出來了,自然就能『體解大道』;『體解大道』後,還要懂得『發無上心』。天下一體,這就是佛陀至高無上的道理。各位菩薩,我們學佛,真的是要時時多用心。
 
【註一】《法華經》序品第一:『爾時文殊師利語彌勒菩薩摩訶薩及諸大士、善男子等……佛滅度後,妙光菩薩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為人演說。日月燈明佛八子皆師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彌勒當知,爾時妙光菩薩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薩汝身是也。』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