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日常生活中看人、看事、看物,無論是用看的、用聽的,
日常生活中看人、看事、看物,無論是用看的、用聽的,⊙有為法形相,從心造福業,身心所造作,虔敬而供養。
這一切有為法的形相,我們若是用歡喜心、善念的心,
所以,有法就能善解。日常生活在這種善解、包容中,
每個人在修行中將心照顧好,能應事應物圓融一切,
我們要虔誠恭敬,用很虔誠的心供養。供養,
前面我們說『如是諸人等』,用恭敬的心建塔、造廟、雕塑佛像,
看我們在建築的過程,也有專業的人來投入,這個環境,
所以,慈濟從『九二一』那時候,我們援建學校也度了很多人。
有形的物質,只要人在造作、環境成就,這樣也能菩薩度眾生——
昨天那一段(經)文:『如是諸人等,漸漸積功德,具足大悲心,
現在我們再看,『若人於塔廟,寶像及畫像,以華香旛蓋,
這段(經)文很淺白,大家看過就懂了。不論是塔,或者是廟,
『以華香旛蓋』。古廟都有吊一些裝飾的東西,幢旛,
⊙由於眾生心中有所樂著,欲隨意歡喜莊嚴塔廟寶像,
由於眾生心中有所樂著,看到很莊嚴的道場,內心就感覺到要敬仰、
否則,人人心中本具佛性,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尊莊嚴的佛,
雖然我們人人都是具足,不過還是有所著,
再來就說:『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
剛才是眼睛看的一切建築,現在是用聽的,用美妙的音樂來作樂。
所以我們在禮佛時,我們有引磬、大磬、木魚,
我們看過人家做法會,圓圓的銅鈸,還有琵琶,這都是能夠發聲、
或者是『擊鼓吹角貝』,如果在西藏,就用很長的,像嗩吶一樣,
所以『若使人作樂』,這種種都是樂器,若距離較遠的,
⊙一念虔誠,躬身禮拜,音聲歌頌,簫笛琴等作音樂,
這是一念心虔誠,不論是用有形的,眼睛看得到的塔、廟、佛像,
道場在做法會時,開始經誦,隨著音樂的聲音,他會去禮拜。
有的人心很鬱悶,但是我們用很好的聲音、好的法去和他說話,
古人讀書必須背誦,文句背了就在心裡,脫口而出無不都是法。
這我們平時每天都需要。我們要如何說法?有時候說法是對人,
簫、笛、琴,這都是樂器,可以作樂,發出樂音。就像我們『
各位,供養是從我們內心那一念最虔誠的心,
總而言之,學佛,我們在外面的形態,這種有為法的形相,
所以,有心,這念心能使我們的身與心去造作。心專,
各位,虔敬供養,藉著外面的形像來引我們內心虔誠的恭敬。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