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修行修心念,宏慈持悲憫,法喜念樂捨,勤修四無量。』
『修行修心念,宏慈持悲憫,法喜念樂捨,勤修四無量。』
『修行』要『修心念』,我們『宏慈持悲憫,法喜念樂捨,
『宏慈持悲憫』。常常告訴大家『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我們的心要很寬大,以培養悲心,秉慈運悲──秉持著慈心,
我們要常常有悲憫心的付出,就能時時『法喜念樂捨』。『樂』
我們要常常生起『法喜念』──法喜的念頭;無論是什麼樣的境界,
又『勤修四無量』。『勤修』,我們時時要不懈怠、勤精進的修行。
展開我們宏大的慈,抱持著悲憫的心,時時歡喜、
佛陀在世時能親自為大家說法,佛滅度後,是不是就沒有了佛法呢?
無論你用什麼樣的東西,只要心中虔誠,有佛在心中,
有一次佛陀剪下指甲,要一位比丘前往罽賓國,
所以有五百位的僧眾接到指甲,五百人用恭敬心開始動員建塔。
過了一段時間,山上下大雨,忽然間,水從山上沖下來,
大家就用天人的天眼,看他們過去到底做了什麼?
接下來的經文說:『如是諸人等,漸漸積功德,具足大悲心,
『如是諸人等』,因為建寺院、塔廟、造像起歡喜心,這樣『
『但化諸菩薩,度脫無量眾』。
⊙如是諸人等:由於一念虔敬建塔造像,以諸有為法,
『如是諸人等』,就是每一個人『由於一念虔敬建塔造像,
⊙漸漸積功德:長久累積福利人群之功能,此功能為善行之德,
因為我們建塔之後,此像能夠留存人間,讓很多人因為有形、
『此功能為善行之德』。對人能夠謙卑、恭敬,這就是德。
所以『誠正信實謂之功』,我們內心有修誠正信實,
⊙具足大悲心:大悲愍眾生,同體眾生苦,即拔苦之心切。
『具足大悲心』,『大悲』就是『愍眾生,同體眾生苦,
我們若自己有苦,就會想要如何去拔除。
⊙皆已成佛道:道者是因,修行此道正因。人皆本具佛性,
要當菩薩就是要非常的懇切,無求無怨。『無求』就是捨,『無怨』
『人皆本具佛性』,我們人人本具佛性,若會用,
⊙但化諸菩薩,度脫無量眾:始從方便引導無量眾生,
所以『但化諸菩薩,度脫無量眾』。
所以開始從方便來引導無量眾生,用這種方便法來引導無量眾生。『
各位菩薩,學佛要用心,雖然是方便法,其實內涵著很深的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