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07月27日】深遠志心 乘願人間

Community:
Branch:

上人再次叮嚀,人人要把握時間從己做起,將法入心,用心體會,以正信、正念去執度眾。(攝影者:鄭榮華)

【證嚴上人7月27日志工早會開示】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過了一天就是少了一天生命,這就是自然法則。一天過去了,大家總是想:『一天啊,反正是今天的事情,我把今天做完,就對了!』可是如果我們再細思:『時間不是一天過去,而是數秒鐘地過去……』假如以秒來思量,一天中,我們要做的事有多少?我們要學習的事情有多少?我們聞法能理解的有多少?其實要學的真多!」 

時間流逝難掌握 佛法甚深恆河沙

時間,如指縫流沙,再如何用力地掌握,仍會流瀉。今日適為農曆七月初一,證嚴上人在7月27日的志工早會上,感歎「時間」消逝之驟,然而人在短暫的一生中能學習、能聽聞的道理,卻又如指尖之沙,如此的少。上人以佛陀和阿難的對話,闡釋佛法甚深,人人要用心體會。

「佛陀說,『阿難啊,來,恆河沙多不多啊?』阿難看啊,目光一掃,嘆一個口氣,『佛陀啊,恆河沙之多,難以形容。』佛陀彎著腰,再用他的指甲挑了一下,『那我指甲裡的沙有多少?』阿難就說,『指甲的沙,難以一一計數,因為恆河沙非常非常的微細。』佛陀說,『阿難,我已經說出去的話,和大地比,就只是在指甲端的沙,你已說難以計數,何況真正的佛法、覺悟的道理,就如恆河沙一般。』可見我們天天都在說話,能理解多少道理,也是很難、很難去體會到某一種法我們能了解了嗎?」

「『體會』,這種體會的感覺,真的難啊!假如說,『有體會了。』『體會到什麼樣的程度?你的感受,你的體會說出來,我聽聽……』十有八、九,我都說不合格。如何能叫做『體會』?真正的體會很難啊,聽法,條條道理、條條都很順暢,但是真正的法入心,碰到事情在我們自己的身上那就難了,難以體會。」

如何法入心、體會法,上人以「無常」為例。近日來接連的空難,令人遺憾,馬來西亞航空、阿爾及利亞航空的墜機皆無人生還,數百條生命瞬間而逝。23日發生的復興航空澎湖空難,所幸有人生還,一名小女孩清醒後,也懂得向醫護人員說感恩。

「看到孩子的生命,微微地開始復原,這實在是很令人雀躍、很歡喜,感覺生命可貴啊!但是有幾位能像這樣,或者是生命再重新生活,是不是能有高品質的生命,或者從此殘缺……一場的無常,命運變化,實在是難以接受。何況是千呼百喚、招不回的生命,他們的家屬、家人是什麼樣的心情?苦啊,這種的人生苦,愛的情的纏綿,纏啊!纏啊!」

親情之痛、椎心難捨,但生命法則無人能抗,唯有知法並且將法入心。

嬰孩能言要供佛 累世修行得果位

上人又舉一例,舍衛國中一長者生有一子,出生時相貌端正,幾個月後即能言語,「這個孩子說話,第一個就先問,『佛陀是否還在人間?』父母嚇了一跳,怎麼會問這樣的事情,就說,還在啊;接著又問,『舍利佛、阿難呢?』一連串念了幾位佛陀弟子的名號,這對父母一一回答都在,還在舍衛國給孤獨園說法……」

孩子之後對長者提出期望能供佛、供僧,長者原以要好好地、大大地準備,但孩子卻說,「誠心,用最虔誠的心,將環境清掃乾淨,以誠懇的心來供養。」孩子要求要設三個高座,一個是供佛,請佛陀上高座,另一個要報前世的母恩,第三個要報現在的母親的生育之恩。於是,長者將他前世的母親請來,完成了這場供佛,同時也是回報生生之恩。

供佛供養之後,隨著孩子長大,青少年時他又向父母提出他要出家,「今生的父母也感覺到這個孩子是很特殊,那麼幼小就懂得如何供養佛法僧,那樣的智慧超越一切,長者也知道這個孩子應該是要為人間造福的人,所以父母就順著他,讓他出家,他在僧團裡用功精進,很快就得阿羅漢果。」

上人續言,當時阿難也感覺奇怪,這位青年修行者是何因緣能夠幼嬰時代就會講話、就會懂得供佛,就能知道前世的母親,而且道心堅定在修行道上精進?

「佛陀就說起了這個孩子的過去因緣,十幾年前一位青年往生,捨彼投此,隔世因緣並不很長。」孩子的前生,生在一個很高貴的家庭,家境本就富有,但家道慢慢敗落,幼小的孩子即見人生的疾苦無常,於此環境中慢慢長大的他,開始一個心念,知道佛陀出生人間,已經覺悟了,也有僧團,開始在弘法,於是他有一個心願,想要供養,可是家道卻已衰弱了,於是他下了一個決定,付出身體奉獻他的才華。

「他找了一位長者,向那一位長者說,我希望一年的時間,完全奉獻我的身心命,為你做事,一年,但是這一年的代價是一千兩銀。那一位長者也認為說,這位年輕人的聰明智慧,可以幫助他事業有成,所以他願意。一年後,這位長者就問年輕人,你的薪水一千兩,到底你是要回去娶妻子,或者是要回去成就你的大事業呢?他回答說:『不是,我的心願就是要供佛、供僧、供法!』」

年輕人能敬重三寶、能知供養,孰為難得,長者歡喜地回饋,即提供自家,協助年輕人完成供佛法增的心願,而功德圓滿後不久,這位年輕人就往生了,年輕人捨此投彼即是這位年輕的修行者。

上人以逾二十分鐘的時間,仔細闡述佛典中該位年輕修行者的前世、現世,並開示「學佛即是要學得清楚,能瞭生死」。

了脫今世乘願來 捨此投彼獻良能

「人生的苦難啊,都是起於過去的因與緣啊,在這一生中,一方面受果報,另一方面在成就另一個因,所以因緣果報,我們要好好的用心。要怎麼樣將法入心,體會真正的佛法,有了什麼事情,要用什麼態度面對,這才是真重要。」

上人以此次澎湖空難罹難者家屬中,正駕駛、副駕駛的家人中皆有慈濟志工,心有因緣觀,即能知生死,能以超越悲痛的心,祝福家人了脫今世,捨此投彼,沒有呼天搶地,而是虔敬祝福往生者能到另外一個家庭,快快回來,再投入慈濟。

「這事情一發生,不轉念又如何,所以她(副駕駛的母親-張寶秀)那樣地冷靜,法親的陪伴,她也說,幸好有法親。總而言之,人生苦難偏多,我們要認識法,法在無形中,無常也是隨時發生,到底這樣的人生要如何應變、如何接受、如何輔導等等,這都是我們要學習的。」

上人再次叮嚀,人人要把握時間從己做起,將法入心,用心體會,以正信、正念去執度眾。

「時間不是一日、一日過,不是一月、一月過,不是一年、一年過,應該是一秒、一秒過,所以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今天已經是農曆七月初一,佛陀說,要孝親、要行善,這都是我們時時行善、時時孝親,這時就會吉祥平安。其實,每一天都一樣,為什麼一定要守著七月?人生迷茫所以我們要導正為正念,七月普度就是要救倒懸,就是要大家戒殺,要多造福,要多孝順,不要焚燒紙錢等等。如何能改變這樣的迷信,需要人人的正知、正見,還是要把握時間。」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