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6月30日】貪著當捨離

Community:
Branch:

『苦集人生慳貪著,不受佛教菩薩法,修持小法求解脫,於佛大法離遠違。』
 
人生苦集,這麼苦,我們會感覺到:『沒有啊!每天都是這樣過。』這就是懵懂人生。若是這一生的人生,我們都不覺得苦,那就要趕緊感恩。但是,再深一層去思考,雖然我們不覺得苦,但是想想看,生、老、病、死,還有愛別離、怨憎會、生離死別等等,這也是人生的苦。何況無常,何時人生會變化,沒有人能夠自己預測等等,不就是苦嗎?
 
佛陀瞭解了,就是因為我們眾生懵懂度日,所以佛陀來人間,就是要讓我們知道,警惕人人能夠知苦;還有眾生共業,惹來了世間四大不調和的苦;還讓我們知道人禍,都是從人心不調,集了種種的苦因,受共業之苦。所以佛陀他就向眾生,為我們說種種的道,讓你回歸本性這條的道理。
 
我們若人人能夠將佛的教法聽進去,隨著佛陀所為我們指導的這條路好好地走,順理走入這條道路,若如此,經,所有天地萬物一切一切的道理,我們都清楚了,我們自然回歸於清淨的本性。
 
可惜我們人生,在苦集當中的人生,還是一樣在慳貪、執著之中,甚至不願真正依從佛陀的教法,打開心門來好好地走入大直道,還是依靠著別人所說的話,這樣接受,聽進去,執著住。
 
就如佛的時代,那個時候在竹園精舍,有一天,天未亮時,梵主天,他已經皈依佛,想要來禮拜佛陀,向佛請安。但是到達時,天還未亮,佛陀在那裡在靜坐。梵主天覺得此刻不要去打擾佛陀,所以他就在寮房外等候。正好有一位,是接近提婆達多的比丘,這位比丘瞿迦梨,他就是在那裡聽提婆達多毀謗舍利弗、目犍連等等的話。
 
這瞿迦梨他聽進去,甚至他也說出了,舍利弗、目犍連很不對,很多是是非非,惡言惡語在毀謗。這位梵主天聽到了,他就在那裡敲門,他就說:『瞿迦梨,瞿迦梨,不要毀謗舍利弗、目犍連。你們應該要在舍利弗、目犍連的身上,要起淨信心。因為目犍連、舍利弗,他們的心很清淨柔軟,他們已經修清淨行了。你不應該來毀謗這兩位尊者,不應該接受這種不正確的道理,這樣來毀謗清淨的修行人。』
 
這位瞿迦梨,他就問梵主天,他說:『那你呢?你是不是已經皈依佛了?』『是啊!』梵主天這樣回答,『是啊!我已經皈依佛了。』『佛陀不是告訴你,你已經是得阿那含果了?『有啊,佛陀已經說,我已經有得阿那含。』就說:『你既然已經得阿那含,就是﹃不還﹄,意思就是已經不必管人間的世俗事,為何你一個梵主天來管我們僧團的事情呢?』這位梵主天他聽到了,這種人不能理,所以就不要再與他辯。
 
離開了瞿迦梨的寮房,他就來到佛前,向佛陀頂禮,就將剛才在瞿迦梨的寮房與他對答的事告訴佛陀。佛陀聽後讚歎梵主天:『沒有錯,像這樣的人,你再怎麼告訴他,他還是執著,執著於這種邪教。提婆達多給他不正確的觀念,他就執著於不正確的道理中,所以你如何告訴他,都無法轉回他執著的心念。』
 
這是佛陀的時代,天主護法。在比丘群中也有這種慳貪、執著。慳貪什麼呢?他守在生死是苦,要趕緊求獨善其身。他獨善其身,若能自己清淨心行,還不壞。不過,他還是去接受到不正確的觀念,再生出了對聖僧的毀謗。所以,這就是修小行者,道理不通達,就會偏向。自己守著自己好,但是又去接受別人不正確的觀念,口就生出毀謗。
 
這人人都要很小心,我們在一個團體中修行,是不是我們也有這樣的心態呢?獨善其身,只是顧自己的好,還要毀謗別人的不好,這就是叫做修小行之人,這就是沒有接受到佛陀的教育,行菩薩法。
 
佛陀的教育,雖然是隨眾生的根機,開始用種種因緣、譬喻來說小教,無不都是要引導人人能夠入菩薩道,說菩薩法。這是佛陀的目的。但是,有的人就是半路停滯,就容易走到偏道去,所以只受持於小法,只想自己能解脫就好。要自己能夠解脫,這個小心眼卻無法容納別人,這個心這麼小,如何能解脫?所以『於佛大法離遠違』,離佛的法愈來愈遠,甚至違背道理在走。這種人這就是小根智,樂小法。
 
 
⊙『亦說於因緣,譬喻並祇夜,優波提舍經。』《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我們昨天也是說過,佛陀就是用種種譬喻,『祇夜、優婆提舍經』,讓我們再重複記得,記得我們到底聽過多少經,讀過多少經,我們應該要再重複。用『祇夜』,就是『重頌』,我們再重新用短短的偈文,我們再來重頌過,無不都是要我們謹記於心。
 
法聽了之後要記入心,而後也能將經說一段,大家來討論。大家的心得,彼此來討論,來研究這段經文的絃外之音是什麼,經典之中包含有多深,我們應該要再多用心。一句之中含著多大的道理存在啊!所以『優婆提舍經』,是一種論,論義,大家能夠互相來討論,大家瞭解它其中的義理。
 
不過,『鈍根樂小法』,在僧團中就有此種鈍根,無法體會大法,還執著於他自己的境界中,或者是人云亦云,不好的話聽進去,執著住。這種『鈍根樂小法』,這樣的人只是『貪著於生死』。
 
 
⊙『鈍根樂小法,貪著於生死,於諸無量佛,不行深妙道,眾苦所惱亂,為是說涅槃。』《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這段經文開始又說,這種『鈍根樂小法』之人,他就是『貪著於生死』。雖然知道生死苦,所以要求解脫,就在那裡停滯,心不寬大。就剛才譬如那位瞿迦梨比丘,你們想,像這樣的人,在此生死中能解脫嗎?偏差了,已經就在邪道中。
 
所以『於諸無量佛』,在無量佛的過程中,『不行深妙道』。像這樣的人,他能遇到佛,出家,修行於僧團中,他一定也是有因緣。他的因緣也有可能來自無量佛的時代,他就有這分發心修行,只是鈍根,根鈍樂小法。『不行深妙道』,就是沒有真實來接受佛的教法。這種人就是違背佛的道理,對佛的大法都不再繼續去精進,就是沒有深入此妙道。『眾苦所惱亂』,所以停滯於此芸芸苦難中,六道輪迴裡,甚至很多不正確的邪道煩惱來困擾著。
 
佛陀就是看僧團之中還有這樣的人,所以佛陀知道這些人,他沒有排斥出去,還是容納他於其中,即使是這種根機之人,佛陀還是為這些人說涅槃。『為是說涅槃』,就是要教他們如何消滅生死的方法,先以小法讓他雜亂心能夠稍停下來。像這種人,無法說大涅槃,必須說小法,先制止他的心的雜念,先以小小的法讓他度過,等待未來的根機。這就是眾生的心病,『貪著於生死』。
 
我們來瞭解,何謂貪著於生死?那就是『多求無厭足』,叫做貪。
 
 
⊙貪著於生死:多求而無厭足為貪,貪心固著而不離愛欲利養,貪著生無明,漏落生死,煩惱不斷。
 
 
剛才說的是有關修行的執著,但是一般人還是一樣貪著,貪心固著而不離愛欲利養,全都是貪著於利養。這個心,看到現在的人有什麼,就趕緊想要與人一樣,擁有這種現在的流行。
 
所以,現在的環保菩薩很辛苦,在回收品中,多少整理好的,還是很有用的東西,但是被淘汰成為垃圾。這都是我們人的心欲,貪,貪要更多新的來,舊的他就不要了。這種的心態,現在的社會不知道有多少!
 
貪著,就再生無明,所以『漏落生死,煩惱不斷』。這樣我們戒、定、慧都漏掉了,所以就要再落此生死煩惱中。佛陀想要一一將他拉起來,但是他又跌下去,真的是『漏落生死,煩惱不斷』。
 
我們若只在小根器,獨善其身,讓你修得很好,於生死中要解脫,於佛法甚深之妙法不肯去瞭解,這樣想要解脫,也沒那麼容易。所以,佛陀開始說大法,我們應該要再次重新出發。
 
 
⊙故專求解脫於生死,而於佛之甚深妙法不能瞭解,起行大法,因此佛所以先說小乘涅槃也。
 
 
過去佛陀向我們說小法,給我們一個稍微休息的化城,說這樣修行,『快到了!快到了!到了,你們在此處休息一下。』但是過一段時間,佛就再說:『這不是終點。你若是真的想要到達究竟涅槃、寂靜的境界,還有一段路。這是一個方便,讓你們休息的地方。』這就是佛陀過去所說的小法,將大家的心,清淨心啟發起來。
 
現在開始就要發大心,向前走。但是這種小根、鈍根,光是樂於小法,只歡喜修在『我已經清淨了』,這樣就好。佛陀在此化城,告訴我們前面還要再去,才有究竟回歸心靈的如來本性,要我們再往前走。這些小根智之人,他就停滯於那裡,所以『不能瞭解,起行大法』,不肯再起行。
 
這些人走到這裡就停下來,不肯再起步向前聽大法,去解大法。佛陀總不會放掉,停在那裡。就如帶孩子帶到這裡,『來,再走一下。』孩子在半路耍脾氣,當父母的也要再回去,用種種的方法去哄他,讓他能再跟著向前走。所以,『因此佛所以先說小乘涅槃也』,先說此法。
 
常常說過,『涅槃』就是清淨。小乘的清淨法,就是不要染著世間種種的污染,情愛、欲念要斷除。這是在小法之中,開始就是這麼說。所以,我們既然修行,哪怕我們是修小法,至少也要安分於守好自己,不要還有愛著,貪著利養,這是千萬不可。
 
我們必定要行菩薩道,要行大法,不要到小乘就這樣停下來,不只不要停,還不能有貪著利養。
 
修行,必須先將心淨化,不要有種種的煩惱來拖累我們的心,更不要貪著人家的利養。我們在人間修行,要知道苦集人生,不可受慳貪執著住。我們要接受佛陀的教法,行菩薩道,甚至應該時時自我警惕,與佛陀的大法有違背嗎?我們絕對不要遠離佛陀的大法,要緊跟著佛,化城是一個過程,度過了,我們還要再啟程,向康莊的大菩提道走。所以大家時時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