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4月24日】唯令住一乘

Community:
Branch:

《法華經》完全就是以『一乘實相之理,如來以此教化,一切善根成熟。菩薩,令其得解佛知見意趣,故名教菩薩法。』
 
就是告訴大家,《法華經》完全就是在講解一乘實相的道理,如來就是以這一實相之道理來教化一切眾生,使眾生能夠善根成熟,能發揮菩薩的精神。這是《法華經》整部經七卷二十八品,無不都是教育我們眾生回歸如來清淨本性,入人群中而不受人群煩惱污染,進出自如。
 
佛陀來人間一大事因緣,就是為了要教菩薩法,應該我們都很清楚了。教菩薩法,就是開示教法,使人人能覺悟。你若不靠近菩薩道,我們無法覺悟。
 
佛陀的覺悟是宇宙之開闊,這麼的開闊無邊際,所以我們要心包太虛,量才能周遍沙界,這就是佛的見解。眾生、凡夫的見解就是這麼窄,這麼一點點而已,只是在自己接觸的人,愛的、不愛的,愛的就執著那分愛,有這執著的愛,生離死別也是苦;不愛的就是恨,怨憎會苦,這也是苦。滿心煩惱,這就是心門沒有打開。
 
佛陀一大事因緣,那就是四個字:開、示、悟、入。四個字的第一個字就是『開』,就是要將大家的心門打開,眼界打開,我們的思想打開,一切一切。
 
前面說過了『如理智』人人本具,因為佛性人人本具,真如道理,這個智慧我們都有,但我們都不知道。凡夫就是受無明將我們遮蓋著,把心門關住了。佛陀就設法,要如何為我們打開這道心門,如何啟開我們這一層無明。所以『開』,希望我們的心念、見解能夠開闊,心念、見解開闊,那就是到菩薩的境界。
 
所以,佛陀一大事因緣來人間,就是開、示一一的道理,為我們說清楚。所以他就用『如量智』,看你這個眾生到底是什麼樣的根機,就給你什麼樣的教法,『歸元無二路』,回歸到菩薩道來。這就是佛陀的『如量智』,佛的知見就是在此,我們能知道嗎?
 
就如在佛的時代,有一位鬱多羅,年輕人,家庭很貧困,他沒有田地,沒有本錢,但是一對父母非常年老,體弱多衰。為了照顧父母,他都要向人乞討,三餐要乞討來給父母吃。
 
他看到佛陀在人間教化眾生,人人聽佛的道理,瞭解要如何布施,如何修行。有一天,他就到佛的面前,恭敬禮拜,請教佛陀,向佛陀說出了他的環境,他說:『我唯一的時間就是要照顧父母,他們體弱多病,我要照顧父母的營養,唯一的時間就是向人乞討,來維持他們的生命。佛啊!我無法有時間修行。佛啊!我更是無法有餘布施,這樣我要如何造福?』
 
佛陀就向他開示,說:『你現在已經就在造福了。你去向人乞討,為了你所有的時間在父母的身邊,這樣侍奉他們,恭敬、孝順父母,你就是在修行了。你能不棄嫌父母,你已經是在積德。同樣的道理,你在向每戶家庭乞飯,來給父母吃,大家成就你的孝心,這樣也是化緣。你來生將得大福報。因為你修行,孝順父母,因為你沿門乞求,讓人人知道你的孝,讓人隨喜付出,這樣你也是結很大的好緣,所以你來生富而有餘。同樣,用著孝順父母的心,你能布施更多人,這就是叫做行菩薩道。將來你的人生還是行菩薩道,這條很開闊的道路,是你現在用這分孝來鋪,鋪了你人生未來的菩薩道。』
 
這是佛陀的時代,這樣的一段故事。看佛陀的開示,肯定這位年輕人的孝心,解釋讓他知道,這就是開示教法,這叫做『如量智』。佛陀衡量這個人的力量就是如此,這念心真的很可貴,用他的優點來安他的心,『對的事情,做就對了』。這種開示教化,使得覺悟,哪怕這麼小的事情這也是一種教化。
 
 
⊙示悟眾生:開示教法,使之覺悟也。法華經曰: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
 
 
佛陀唯一用佛的智慧、知見來開悟我們眾生。這是佛陀要講《法華經》,還未正式開講前,就開始向大家說:佛『唯以佛知見』,要來開示眾生,悟入佛之知見。
 
佛的知見,眾生的知見,其實是平等。眾生只是多了一項煩惱,遮蓋了知見。佛陀就是來啟開眾生,除這種無明,讓眾生知見啟開,與佛的知見同等。
 
所以,這段(經)文這樣說:『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
 
佛陀只以『一佛乘』,『一佛乘』是實相究竟的真理,也就是如理智、如量智、一切種智,這就是佛陀的本性智慧,都是一樣透徹明瞭佛的知見。佛所見的一切,他就是具備了一切種智,而且究竟實相,這是一佛乘的道理。佛陀只為了這件事,『故為眾生說法』,只是為了這樣來向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只有一佛乘,沒有二乘,沒有三乘。
 
我們平時說小乘、中乘、大乘;聲聞、辟支弗、菩薩乘,這叫做三乘。其實佛陀就是只為教化菩薩,就是一乘。菩薩已經接近佛的智慧,所以我們人人要成佛一定要經過菩薩道。
 
就如剛才那個故事,今生孝順這對父母,將來用這念心來看待一切眾生,有餘力,有了財富時,能用這麼恭敬的心來布施一切眾生,這就是菩薩道。若是聲聞、辟支弗,就只是自修,修我自己而已,雖然愛欲、情仇都已經去除了,不過他是自己侷限一個框,自己為自己修行。因為,三界六道苦不堪,一不小心就要墮落,所以大家怕,還是守在聲聞、緣覺乘裡面。佛陀就說,還要再進步,要到菩薩道。
 
我們佛教就是以蓮花來譬喻,《法華經》也是以蓮花譬喻。法華,妙法蓮華,『蓮華』就是蓮花的意思,出在污泥而不染;在這五濁惡世芸芸眾生中,如蓮花在污泥中而不受污泥污染。佛陀的心意就是要人人除了自己去除煩惱,同時還要投入人群去度化眾生,所以佛陀所說的只是一佛乘。前面說教菩薩法,這段說『一佛乘』,『一佛乘』就是行菩薩道。沒有二乘、三乘,就只有『一佛乘』,必定要行在菩薩道中。
 
 
⊙但以一佛乘:唯以佛之知見開悟眾生,是唯一能令人成佛之教法。今言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
 
 
『但以一佛乘』這一句就是,『唯以佛之知見開悟眾生』,這是佛的心懷。好像每天都聽到這句話。是啊!我們每天都聽到這句話。『開、示』,我們『悟、入』了沒?每天都在開示,我們是不是有悟入呢?若還未悟入,我們還是要不斷將這句話,真的要再用心。所以,『唯以佛之知見開悟眾生,是唯一能令成佛之教法』,這就是『一佛乘』。
 
現在所說的『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所以佛陀就是只為了『一佛乘』,千經萬論,說那麼多,無非就是要收攝到『一佛乘』。所以說一佛乘,『無有餘乘若二若三』,就是唯一佛乘,無有二乘或三乘,是純一無雜之一乘。,很單純,沒有複雜的事情
 
 
⊙無有餘乘若二若三:唯一佛乘,無有二乘或三乘,是純一無雜之一乘。
 
 
所以每天都告訴大家,佛法實在是很單純,只是我們眾生煩惱多,雜念多。眾生八萬四千之煩惱,佛陀就要開八萬四千種的法來應量,應眾生根機來逗教,所以變成複雜了。所以,『佛純為唯一佛乘』,很單純,只為一佛乘而已,二乘、三乘不是佛的本懷。
 
 
⊙佛純為一佛乘,而二、三乘非本懷故。
 
 
佛陀不是只說你停止在小乘,你停止在中乘,這樣就好了。不只是聽法,不只是瞭解而已,你還要身體力行。佛陀最重要的,就是要我們人人身體力行,瞭解之後我們要實行。所以,光是聽,佛說話不只是要給人聽的,佛的教法不只是要讓人瞭解,這不是佛的本懷。
 
 
⊙唯令住一乘,諸佛以此大事而教菩薩法。
 
 
最重要的『唯令住一乘』,希望人人要心住在一乘道,住在佛乘。意思就是說,我們能回歸本性,清淨本具的佛性。這就是唯一的一項。『唯令住一乘』,就是回歸我們的如來本性,沒有複雜、其他,就是很單純,回歸來住於一乘。
 
總而言之,我們學佛要用深廣的信心,瞭解佛陀來人間的目的,這麼清楚告訴我們,人人本具佛性,我們不要光在外面找。其實要回歸本性,守住一乘,這樣我們才是真學佛者。所以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