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3月19日】培養智慧利根

Community:
Branch:

『尊佛敬法入心,培養智慧利根,堪能聞法信受,妙法入心見性。』

 
 
各位,我們人人學佛,必定要好好尊重佛。我們若能尊佛敬法,自然法入心,這樣我們才能時時培養智慧猛利,讓我們的根再更深又廣。
 
我們的根機要能利,利就是敏銳的意思,也就是非常明白道理,這叫做利根。智慧利根,是我們修行者很重要的。就如種子,種子若沒有落土,或是落土之後若沒有水分、陽光來培養這顆種子,種子如何能生根發芽呢?所以必定要要從外面給它不斷的因緣來成就。
 
所以培養智慧利根,就要看我們自己了。修行,尊重佛陀的教法,法若入心,這就是種種因緣成就,培養我們這顆種子能利根智慧,那才能堪得聞法信受。
 
看看佛陀的時代,佛陀在世親自教法,隨佛修行的僧團也是那麼多人,卻是到了法華會上,還有不堪受法的人。這就是平時尊佛敬法不夠,所以法沒有真實入心。
 
我們要聽法,法要能入心,讓我們自心能受用,必定要能堪得聽,聽了之後還堪得信受。這就是我們的能力,智慧利根的力量。若有這樣,我們才能堪得信受,才妙法入心。我們若能信受入心,才能明心見性。
 
確實,佛陀度化眾生真的很辛苦!問題是出在人人那念心,自己無法能體會到。所以,前面我們就說過了,舍利弗為了要代替大家來請法,所以再三向佛請求,鍥而不捨,殷勤請佛要說出心所護念著,一乘、大乘的真理。
 
所以上面的(經)文就是『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長文就是不斷地請求,因為這段文很重要,所以又再重複,又再提醒我們,舍利弗的殷勤請佛說法,這個心念。所以『法王無上尊,唯說願勿慮。是會無量眾,有能敬信者。』
 
 
⊙『法王無上尊,唯說願勿慮。是會無量眾,有能敬信者。』《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這段經文,我們先來看看,『唯說願勿慮』。
 
 
⊙唯說願勿慮:舍利弗言,會眾利根智慧,正表堪能聞法信受之意。又已證小乘果者,自悔未從大乘法信受,而今有轉小趣大之意,故舍利弗殷勤請佛開示。
 
 
這是舍利弗用最尊敬的心,稱佛為『法王無上尊』,這叫做尊佛敬法。
 
舍利弗稱佛陀『無上尊』,向佛陀懇求的意思就是說,現在在會將要聽法的人,人人都是很虔誠,人人過去也已經見過無數佛,在無數佛的法中也是修過行,對佛法的根機應該也很深了。所以,現在大會的聽眾,應該佛陀不必擔心,您說出來,他們都應該能相信,恭敬信受。所以舍利弗說『會眾利根智慧』,現在這些人都是有慧根,有智慧的人。
 
舍利弗一方面是在勉勵大家:我們修行,大家要記得,我們用很長久的時間,不只是今生此世,我們大家要記得,我們過去生中應該也已經親近過了無量數佛,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到成佛。這是一語雙關。
 
『唯說願勿慮』,這就是要請佛,說:您不必擔心。『是會無量眾,有能敬信者』,這是提醒人人,我們很難得遇到現在,佛陀將要宣講他內心所保護著的法,在這個時候正是時機,大家好好把握,人人要用敬信的心。這是舍利弗的智慧,一語雙關,甚至為未來眾生請法。
 
這也是代表會中之大眾還是有證小果的人,他們也有一點後悔了。過去都只是執著在小乘法,現在聽到舍利弗,智慧第一的人,他為了要請佛來講解心中所保護著一乘妙法,用這麼多次,有幾次不斷地請求。同修者,大家也已經有警覺到了,開始『自悔未從大乘法信受』。
 
佛陀已經長久以來就有在說大乘法。根機猛利的人,佛陀就用大乘法直接教菩薩道。這在身邊聽法的人,還是自己執著在他小乘自修的境界。一直到現在,看到舍利弗虔誠、恭敬求佛開示,這樣已經有一部分的人開始後悔,過去也曾聽佛這樣說過,只是沒有用心接受,所以『自悔未從大乘法信受』,已經自己很後悔了。所以這時候,開始要轉小趣大,要轉小乘的心境,趣向大乘來求法,在座的人有不少這樣的人。
 
舍利弗瞭解同修者的心意,所以舍利弗殷勤請佛開示。這是前面舍利弗這樣尊佛敬法,稱佛『法王無上尊』,『唯說願勿慮』。這段文是多麼懇切。但是,佛陀他的回答又是如何呢?我們看它的本文,『佛復止舍利弗:若說是事,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當驚疑,增上慢比丘將墜於大坑。』
 
 
⊙『佛復止舍利弗:若說是事,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當驚疑,增上慢比丘將墜於大坑。』《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我們若看到這段文,我們能理解,佛陀為何還是『止』。因為,舍利弗雖然這麼殷勤請佛開示,佛陀這樣看——這麼多人之中,到底真正要轉小趣大的人有多少?還是要再培養人人更加殷勤,更能瞭解過去的小乘法只是一個境界而已,其實小乘法還有空間,修行者應該要再進步的空間,那就是大乘法。
 
佛陀用心來透視人人,評估看看,到底真正有成熟、有這念心,虔誠的心要受法的人,到底是多或少呢?發心要培養智慧利根的人,到底有多少?這些人能堪得聽聞,能聞法信受的人到底有多少?
 
這是佛陀看這些根機,好像還未很普遍成熟。所以佛陀要讓人人培養他這一念的信心,聞法的信心,這個因緣還要再增加。所以佛陀在此說:『止!止!不須復說。』
 
那是為什麼呢?就是一切世間天、人,天與人間、阿修羅皆當驚疑。『且慢說,我若開始說出來,這些人的內心不但還無法信受,他們還會怕,會懷疑。』為什麼會驚疑呢?我們就要開始用心了。
 
 
⊙一切世間:時間和空間謂之『世間』,即所謂天地世界。
 
 
『一切世間』,就是包含時間、空間和人與人之間,這都含在世間。『世』就是時間的意思,天地世界都包含在世間裡。它最重要有二種:
 
 
⊙大要有二種:一有情世間,謂有生物命者;二器世間,萬物依止國土也。
 
 
我們都包含在內,沒有離開二種。一種就是『有情世間』,那就是有生物命。所有的生物命都包含在世間裡。生物命就是一切眾生,包括蠢動含靈,這都在世間裡。
 
還有,第二就是『器世間』,那就是萬物依止的國土,這叫做器世間。有生命的東西叫做『有情世間』。若是我們在用的東西,我們所眼睛看得見的東西,山河大地,或者是房屋境界等等,所有的擺設一切,這都稱作『器世間』;它就是同樣有生滅,成、住、壞、空。有情的世間是生、老、病、死。這二種都包含在世間,『一切世間』的名稱裡。
 
我們再更瞭解,這世間到底是什麼呢?世間裡包含著『空間』與『時間』。空間有成、住、壞、空,時間有增減劫波——增劫、減劫。
 
 
⊙又言世間者:有成住毀壞故,有增減劫波。蘊行無限量之時、空間故,名之為世間。
 
 
『劫波』就是長時間的意思。在這長時間裡,它蘊行著無限量的時,時間,在增減劫波的時間裡。空間,空間就是在器世間裡,有成、住、壞、空。這都是蘊含在世間裡,無論天長地久,還是同樣在世間裡。無論在這世間所有一切的國土,最近一直在說,四大不調,天下災難偏多等等,一切人事變故,無不都是包含在這世間裡。
 
所以這叫做世間,從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一切萬物有情世間、器世間,這都包含在世間裡。所以說起來,世間之包含,我們也要很用心去探討。
 
各位,佛陀只是一句話,我們就能從天下萬物去深入透徹瞭解——法之甚深、甚深、微妙甚深;這是很能讓我們用心去體會。所以,我們光是在『世間』二字,就夠我們用很多時間探討,所以人人要用心啊!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