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3月03日】追隨佛的境界

Community:
Branch:

『四季輪替萬物循環,短視眾生多生常想,為破眾生執小偏空,而顯如來一乘實法。』

 
 
我們要瞭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春、夏、秋、冬四季這樣在輪替;萬物循環,五穀雜糧什麼時候是能夠插秧、收割的時候,有一定的軌則。無始以來,人類的生活無不都是在天地間。
 
天的春夏秋冬,大地萬物的耕作,你看,這就是天地循環輪替,我們人就是生活在這當中。有智慧的人,他從天地的四季輪轉看出人生不常住,就是無常。
 
若是凡夫,就是隨著這樣過,就是很短視;短視這一生,就是想要如何擁有一切、佔有一切,盡這輩子所歡喜的而去追逐,這是短視的眾生。
 
更短視的,『今朝有酒,今朝醉』,今天能快樂,不管明天的事情,反正明天與今天也差不多。就是這樣,以為是『常』,這是凡夫。
 
凡夫的短視,使得天下之間、人與人之間就是沉迷,沉迷於『那個時候』,盡自己所欲,就為所欲為,做他很想做的事情,不管前後的倫理、秩序。這就是凡夫之所以造很多的業力。
 
所以『為破眾生執小偏空』,這種的眾生都是執著於小我,或者是偏在他自己,以為他是這樣,這樣做永遠沒有什麼樣的果報。這就是斷因緣果報,他不相信因緣果報;這種也是叫做執空,沒有因緣果報觀的人。這就是凡夫執小、小我,斷因緣果報觀這種的人。
 
若是小乘修行者,他認為:佛陀的教育,我所接受到的已經很充足了,我心沒有生滅,已經得到解脫了,在世間已經沒有什麼再進步的空間了。所以『空』,一切我都不執著了,還會有什麼呢?這是小乘修行者的『執小偏空』。
 
佛法就是要對治這樣的人,所以佛陀設法在人間,應機逗教。所以『而顯如來一乘實相法』,現在要顯了如來一乘的實相。過去的隨機逗教,現在就開始將佛陀內心與大家分享,希望人人與佛一樣智慧開闊,瞭解更多甚深微妙、真實的道理。所以,我們要向佛陀的智慧,來追隨佛的境界。
 
 
⊙『智慧甚微妙,諸佛之所得。無漏諸羅漢,及求涅槃者,今皆墮疑網:佛何故說是?』《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其求緣覺者,比丘比丘尼,諸天龍鬼神,及乾闥婆等,相視懷猶豫,瞻仰兩足尊。』《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所以我們前面也有說過,『智慧甚微妙,諸佛之所得』。諸佛,佛的智慧是很微妙,是諸佛與釋迦牟尼佛,他們所得的,這是佛才得的到。這是舍利弗他們的心境。所以『無漏諸羅漢,及求涅槃者,今皆墮疑網』,大家全都無法體會。自己與佛的境界距離甚遠,能夠體會嗎?自己沒有信心;沒有信心,就有疑念,所以『今皆墮疑網:佛何故說是?』
 
『其求緣覺者,比丘比丘尼』這些人,還有,在那個場合中還有『諸天龍鬼神,及乾闥婆等,相視懷猶豫』。這不只是緣覺在懷猶豫,比丘尼也是。除了人間的人有這樣的懷疑,以為自己的境界就是到此為止,難道還有辦法再進階到佛的境界嗎?大家的心還沒有很自信,所以懷猶豫。『諸天龍鬼神,乾闥婆等』也是一樣,大家面面相觀,同樣也有猶豫之處。人間不能解,天龍八部還有猶豫,就是還沒有很相信。
 
『諸天龍鬼神』,就是八部眾之一。八部眾,現在所標出來的叫做天、龍、鬼神。天與龍,這是在八部眾其中的二眾,這是代表。其實,八部眾全都聚會在那個道場之中,只是用這二眾來代表,所以經文中只是標出代表。
 
『天龍八部』。『天』就是梵天帝釋,全都能稱為『天』;天人、天神都能稱為『天』。『龍』就是難陀、跋難陀等,共有八眾。鬼神,鬼是六道眾生之一,神是天龍八部的通稱。
 
 
⊙天:梵天帝釋等。龍:難陀、跋難陀等。鬼神:鬼是六道眾生之一,神是天龍八部通稱。
 
 
『乾闥婆等』,乾闥婆叫做『香陰』,或者是『香身』。『陰』就是身體,因為他們不噉酒肉,應該是說以香氣來滋養他們的身,只要有香氣,他就飽足了。他們是天帝釋的樂神,天若有什麼會,樂神就奏出很優美的天樂。這些樂神的身軀都是很清淨,叫做『香身』,身體都很香,因為他們是以香氣來滋養他們的身體,所以才能夠奏出微妙的天樂。
 
 
⊙乾闥婆:梵語乾闥婆,華言香身。謂不噉酒肉,唯香氣滋身,是帝釋天樂神也。
 
 
剛才說『天龍八部』,此處將『八部眾』讓大家瞭解——
 
 
⊙天龍八部: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
 
 
『天』就是表示天帝釋等;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有的人會覺得,阿修羅同樣在天界嗎?沒錯,阿修羅他有修天福,但是無天德。他過去願意布施、布施、布施,但是脾氣很不好。他有造這個福因,乘這個福因,他就會去享天福。不過,他沒有天德,時時發脾氣,時時惹是生非,常常與天帝釋作對,彼此對立,會造起了戰爭。這就是阿修羅,在天道裡面就是有福無德。
 
還有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等,這都是在八部眾之中。
 
『天龍八部』能夠瞭解佛法,也能來護法,所以佛陀若是在講經時,有天龍護法在道場之中來護法、來聞法。所以,在法華會的當中當然也有天人,龍天八部全都在場。
 
雖然他們來護法、聞法,同樣,聽到釋迦佛開始要棄掉過去說法的方法,應機逗教,現在無論在這個場合中有什麼樣的根機,只開一乘微妙的大法,因此連天龍八部都『相視懷猶豫』。還是一樣無法瞭解佛陀,到底為什麼放棄過去隨機逗教,應眾生根機的這種方法,合起來要開啟一乘大法?所以大家有疑。
 
就是說見諦理,明明見到真理,非常微妙的真理,卻是就如在昏暗的雲霧中看物體一樣,沒有很清楚。這個疑心、猶豫,無法決定這是什麼東西?我們對法、道理也是一樣,這個道理是不是真實的道理呢?這個道理,我能夠用在我的身上,或者是普遍在人間,這個道理是很抽像的東西,到底這個道理我還沒有體會到,所以叫做『猶豫』。
 
 
⊙相視懷猶豫:謂所見諦理,如昏暗雲霧中見物體等,似真猶假即起猶疑。
 
 
『似真猶假』,好像是真的,又不是很有把握。真假分不清,因此他會起猶疑、猶豫的念頭。
 
雖然心有疑,卻也『瞻仰二足尊』。在當場的地方,雖然人人還未很瞭解,不過,恭敬的心還是一樣,所以『瞻仰二足尊』。
 
『瞻』就是抬頭看。佛坐得比較高,大家席地而坐,所以要抬頭望佛,用很恭敬的心。
 
『二足尊』,我們常常說『福慧雙具』,是佛的二足尊。『二足』就是通行無阻的意思。戒定為二足,權實為二足,福慧為二足,解行為二足。
 
 
⊙瞻仰兩足尊:以戒定為二足,以權實為二足,以福慧為二足,以解行為二足,此皆內德之二足也。
 
 
佛陀的戒定慧已經很具足,有了戒定慧,他的心能清淨,永遠都在三昧禪定中。這是佛陀的德。
 
對眾生逗教,『權教』就是方便,觀機逗教,或者是現在實相的道理要現前,這也就是佛德、智慧的二足。
 
佛陀在人間福慧二足,尤其是佛陀對人間所瞭解的,甚至普遍都完全具足,這是佛的內德。佛陀具足了這麼多的德行,所以內德具足。
 
我們若要學佛,真正要具備戒、定、慧。我們要學會與佛同樣應機入人群中,但是我們要堅持真諦道理。這也是我們要學的。福,就是用愛付出;智慧,就是無所執著,沒有是非等等。這種的智慧、善解,這全都是智慧。我們要解行平齊,這也是我們要學的。內德、內修要具足這些智慧,我們才能接近佛知、佛見。
 
所以各位,要接近佛知、佛見,佛陀所具備全部的德,我們就要學。所以,我們要學佛的法,不要光聽佛法,不瞭解佛的智慧。我們若沒有去親近,當然不瞭解,所以就會短視。短視,就只是今天過今天,過這一天就好。不要如此。我們必定要以佛陀的德行,為我們的榜樣。時時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