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2月16日】方便權智 乘如實道

Community:
Branch:

⊙諸佛乘如實道而來人間,說真實語推事而見諦理,覺了名謂如來知見。

 

[諸佛乘如實道而來人間,說真實語推事而見諦理,覺了名謂如來知見。]

 

也是要告訴我們大家,諸佛來人間,他是乘如實道,那就是真理。佛的本性清淨,就是沒有污染,卻是為人間一大事而來。人間眾生苦難偏多,諸佛一念悲憫,所以乘著如實理,這個真如本性來人間。來人間是為一大事因緣,是說真實語。

 

但是眾生,佛陀的真實語,我們是不是聽得懂呢?佛陀就要用悲憫的心,所以要[推事],用很多人間事相來比喻,讓我們能從事相而體會道理,這叫做[推事而見諦理];諦,真諦的道理。若這樣就是[覺了],這就是已經覺悟的人,所以名稱叫做[如來],如來的知見,才能以真實法來開示眾生。

 

就因為如來真實知見,要來開導眾生,引導眾生往正確的方向,所以我們眾生,我們既然有這個因緣能夠見佛、聞法,(就應該信受奉行)。雖然我們離佛陀的時代二千多年了,不過佛陀所說的教法、如來的法身,已經入我們的心,所以我們常常說,[佛要入心,法要入行],所以[法在心中,行在法中],這就是我們修行日日都應該要保持。

 

我們現在從《法華經》的經文,這一段說,佛陀來到人間,他瞭解很多的道理,所以一切知見都很清楚,來[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眾生],使眾生[令離諸著]

 

⊙[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眾生,令離諸著。]《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廣演言教],用很廣闊的法,說我們眾生能接受的言教。因為,佛法微妙、甚深,眾生難知難解,所以佛陀必定要用無數方便來引導眾生,使眾生[令離諸著]

 

[方便]是什麼呢?[真如之智為般若],那是用真如之智。因為眾生無法直接瞭解佛陀說的法,不過佛陀還是同樣用他的[真智般若],也就是智慧,來適應眾生的根機。所以,[方便]是一種權巧,[通於權道之智],是一種權巧的智慧。這是佛陀的智慧、方便法。

 

⊙真如之智為般若,通於權道之智為方便。權道乃利益他之方法,依此則大小乘一切之佛教概稱為方便

 

我們眾生就是不瞭解,怎麼說就是不瞭解,所以就要用方便權巧的智慧來引導,以人間事物推事來顯理。就如我們說過了[動樹訓風],讓人知道,樹若是在搖晃就是風在吹。就用這種譬喻方法,這也是佛陀的智慧。

 

所以佛法中有很多舉例,過去佛與菩薩、弟子,在過去生、過去生中,有什麼樣的因,結什麼樣的緣,現在來到這個人間,什麼樣的果,互相受用。這也就是佛陀一種引用方便的智慧。

 

否則我們都常常說無生無滅,卻是有這麼多的道理——過去、現在、未來,這麼多的道理,那就是需要佛陀的智慧——般若的智慧,才來施設方便,這樣來教育眾生。這種方便就是般若的智慧,[通於權道],權巧的方法,這樣叫做方便。

 

[權道]就是利益他之方法。[他]就是眾生。佛陀為了要來利益眾生的方法,要施展他的方便智慧,依此方便智慧,則大小乘一切佛教都能稱為方便。

 

比如對小乘根機的人,佛陀就用因果故事來接引。王舍城有一位轉輪聖王,那就是阿育王,在佛陀圓寂之後的一百年間,將印度整個統治起來。在皇宮中有很多的婢女,常常聽人傳說——

 

阿育王是在過去佛在世時,有二位兒童在玩沙堆時,這兩個孩子,一位就說:[我來扮演國王,你扮演我的大臣,我們來築城。]另外一個孩子就說:[好啊!這個大城就是一個大的國家,大國家裡面就要有大倉庫,才能聚集很多的糧食、寶物。]很認真在那裡築城,在那裡蓋大倉庫。

 

在這期間,佛陀走近了。其中一位孩子抬頭見到佛,心生歡喜,很歡喜恭敬,看到佛陀捧著缽,這個孩子就趕緊從倉庫的地方,從那裡捧起一把沙,用很恭敬的心向佛陀說:[佛啊!我是用最恭敬、上等的糧食來供養佛。]就將沙放進佛的缽裡。

 

佛陀看到這個孩子,這麼童真,這麼虔誠,佛陀歡喜,就說:[你有這虔誠的心,祝福你再一百年後,你能統領全印度國,做一位能護持佛法的大國王,轉輪聖王。]

 

這個故事在一百年後,在王舍城中大家都是這樣傳說著:我們現在的國王是一百年前,那兩位孩子的其中一位,是佛陀所授記,百年後會出現在印度。看,現在正好一百年後,這位阿育王統領全國,而且使全國能風調雨順,民眾能豐衣足食。看,現在阿育王就是那麼尊重三寶,為佛陀的舍利而造了八萬四千塔,普遍於全印度,提倡佛法,人人信仰三寶。

 

所以,這位宮中的婢女,她就是一直聽到大家的傳說,這位婢女就這麼想:[這位國王,一百年前只是抓一把沙,用虔誠的心供佛,就能得到這麼大的福報。而我呢?我這麼貧困,我這輩子當宮中的婢女,我什麼都無法付出、供養,這樣我的來生是不是會更加貧困呢?]在這當中,自己一直自嘆,也是很虔誠要信仰三寶。

 

有一天,她在地上看到一個錢,雖然是很少的錢,她趕緊撿起來,放在手中,一直張望,到底是誰丟掉的錢呢?過了幾天,沒聽說有誰遺失錢,所以她想,假如這一點點的錢,有人遺失而不在意,對我而言覺得是很寶貴的,若能有機會供養僧,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期待。

 

有一天,國王又要供養僧,她看到第一位走進來的這位出家人,她用很恭敬的心供養這位僧,僧團的領導者,她就供養了。這位出家人接到這個錢,也是虔誠為她祝福,希望她能夠如願成就她心中所祈求的願。這位婢女覺得,我的心願是若能大富大貴,繼續有機會來供養三寶,這就是她唯一的心願。

 

過了幾天後,這位婢女忽然間無疾而終,往生了。此後,阿育王的夫人懷孕了,後來生了一個女嬰。這位公主出生之後,右手都不肯張開,握緊著拳頭,手都不肯張開,所以為她取名[掌拳公主],因為她的手掌常常握著。

 

有一天,阿育王就將女孩抱過來,一直揉她的手,把她的手指頭慢慢地推,推開了,手指鬆開之後,原來手中有一個錢。阿育王看了,將這個錢拿起來,手掌中又出現一個錢,無論怎麼拿,這個錢被拿走了,還是又浮現出另一個來。

 

這位[掌拳公主]的事蹟,大家就開始傳說了——這不就是宮中那一位婢女,她很恭敬的將撿到的錢供養出去,這位善良的婢女,她來投生了,成為阿育王的女兒,稱為公主。

 

這也是在佛教中的一段故事。若要向大家說布施有福,用這個故事也能夠引導人,說:[你若能付出,只要很虔誠,一點點的錢同樣也能做大功德。]這是在於你的心,這一念心的虔誠敬仰。

 

佛典中有很多譬喻過去的事情,來說明現在的道理。我們現在的人能夠身體力行,這叫做權巧方便之道,能夠利益人的方法。所以這就是權巧方便的道。[方]就是方法,[便]就是方便使用,所以[便用契於一切眾生之機的方法],啟用眾生的根機。

 

再者,[方]就是方正的道理。我們所用的方法,規規矩矩、方方正正,這就是佛陀的教理,我們的方法就是如規如律,雖然是稱做方便,用事來顯理,但是這個事不離道理。[便]就是巧妙,用很巧妙的方法,用很巧妙的說法,引導人心。

 

佛陀在兩千多年前若沒有說法,我們現在怎麼有法可聞?所以,這種巧妙言辭,就是方便於將這個法能夠應用在人間,所以叫做方便法。

 

⊙方者方法,便者便用,便用契於一切眾生機之方法。又方為方正之理,便為巧妙之言辭。

 

所以,佛陀來人間,他是[廣演言教],用他的言教,引用無數的方便來引導眾生,使令眾生人人能離開執著、欲愛等等。很多的執著都是我們人生的煩惱,也是人生造業的源頭,所以佛陀來人間[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眾生]

 

無論時間多久,總而言之,方便法不離因緣果報的真理,所以我們要相信,時時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