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2月09日】修行不離道法

Community:
Branch:

 如來圓滿一切殊勝功德,十方世界無不聞知名稱。

 

『如來圓滿一切殊勝功德,十方世界無不名稱普聞。』佛陀來人間,無央數劫累次來,就是累次修行,生生世世道法成就。這也是要警惕我們人人,既然發心修行,我們學佛就是要向佛看齊。佛陀來人生是無央數劫,累生累世都是不離道法,所以不知多久的時間,重重疊疊來人間,都是修行不離道法,道法殊勝。

 

最近都一直在說道與法。我們人間菩提大道直,這條大路很直、很廣,讓我們走。這是佛陀已經過去無央數劫來人間修行,不斷不斷所開出來的一條菩提大道。所以我們應該要時時用感恩心來精進,來學習如來圓滿一切道法。所以這是一件很殊勝的事情。

 

既然是無央數劫,累生累世不斷重疊在修行,所以『十方世界無不名稱普聞』,這是在諸佛世界。若是我們凡夫,是不是能瞭解?凡夫是不是能瞭解,佛陀來人間時間之長久,無央數劫來人間,無不都是為了要教化眾生,開啟這條道路。不知我們能瞭解否?所以說來,道、道法是很重要。

 

『佛曾親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盡行諸佛無量道法,勇猛精進,名稱普聞。』《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我們前面也說過了,『佛曾親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盡行諸佛無量道法。勇猛精進,名稱普聞』。這段(經)文,我們就能很瞭解,佛陀所親近過的既然是這麼多的佛,就能知道他是如何用長時間來修行。所修行的、所親近的佛,就是佛如何說法,他用心如何來收納在他的心裡,所以叫做『盡行諸佛無量道法』,所有的『道法』,都是收納在內心裡的道與法。

 

所以名稱『普聞』,聖人的世界全都能瞭解,只是,我們凡夫世界只是知道,還無法透徹理解;只是聽,聽進去而已,無法真正體會佛陀的道法、這條菩提大道的風光。說實在的,我們還無法透徹理解。

 

『道法』這二字,對我們現在的修行者,要很用心來瞭解。用最基層,就是我們修行基礎的道法,應該也可以說是『三十七助道法』。我們要依這『三十七助道法』,來幫助我們入大乘的菩提大直道,這條非常直的菩提道──『一乘大道』。

 

道法:三七道法,真智明發而證真如之理,是名道法智。

 

『三十七助道法』『真智明發』,能幫助我們的真實、真如智慧,從我們的內心開啟、明了、發揮出來,所以說『一性圓明自然』『一性圓明』,那就是真如智慧開啟明發。

 

在這大自然的境界裡,我們的心若能和大自然境界會合起來,那就無道不通了,條條道路都能通。只是我們凡夫還沒有通,所以我們就要借重『三十七助道法』。『真智明發』,『真智』很明朗,真如的智慧明朗、啟發出來,『證真如之理,是名道法智』,那就是『三十七助道品』。

 

三十七助道品:三四、二五、七八。

 

『三十七助道品』你們若以『三四、二五、七八』來記,這樣就會比較簡單。

 

『三四』就是三個四。第一個四,那就是『四念處』『念』就是想──我們的思想、念頭。『處』就是身、受、心、法。四念處就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這四個法,我們的身與心、與念頭,若能常常記住,我們的身體原來是這麼不清淨,我們還為這個身體計較什麼呢?

 

從離開母親的胞胎,出生之後的這個身體,一直到我們現在,到底我們這個身,在生、老、病、死當中,身體到底能做什麼呢?思想一念偏差,無惡不作;念頭一念偏,招來了無限量的煩惱。所以我們應該要知道,這個身體原來是不清淨,何必為這個身體計較呢?

 

人生所感受的一切都苦。雖然人一直在追逐享受,享受中豈有什麼樣的快樂嗎?人生好像水月一樣啊!水中月,真的是很幻化。水中映出天上的月,雖然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但是水若稍微搖一下,那個月就破碎了,或者是水若受了污染,月就模糊了。這都是世間,世間就是這麼幻化無常。

 

所以,光是一個『四念處』,我們就要好好警惕——這個身體、我們的心念、日常周圍的感受,原來我們的心是這麼無常。修行,這個心念生、住、異、滅,就是無法堅定我們的道心。這個心,觀心無常,也是這樣起起落落,發心的時候很精進,懈怠的時候就是這樣在墮落。

 

我們若能用心好好地去觀法,對『法』我們要從外面內觀──看外面的境界,我們要好好觀想一切法都是無我,身體豈有我呢?我們日常享受的,或者是苦受、或者是樂受,到頭來有我嗎?還有,我們的起心動念,到底哪一個念是我呢?想一想,好好細細思惟,其實『觀法無我』。這叫做四念處。

 

四正勤:已生惡令速斷,未生惡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速生。

 

再一個四,就是『四正勤』『已生惡令速斷,未生惡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速生』。四正勤,『正』就是不邪。

 

我們瞭解了,要修行。我們要修行必定要『正』──正思惟;好好來想,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既然聽了佛法,我們心念是不是有正確呢?我們懂得分別善惡了嗎?

 

善惡二字。我們的心還『未生惡』,幸好啊!『令不生』。我們現在的心沒有惡念,我們要常常警惕,心念要端正,不要讓一念惡生起,所以『令不生』,(令)惡不生。若是(惡)『已生』呢?就要『令速斷』。這就是正而不邪。

 

善呢?『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速生』。所以我們『已生善』就要把握當下,要恆持剎那,讓這個善能永恆一直繼續下去。這叫做『正勤』,我們要勤精進。

 

總而言之,就是斷惡修善。惡念已生,趕緊將它斷掉;善念未生,要趕緊讓善念生。生起了善念,我們要不斷、永遠繼續下去。

 

四如意足:精進如意足,欲如意足,念如意足,思惟如意足。

 

再來的『四』,就是『四如意足』『精進如意足、欲如意足、念如意足、思惟如意足』。

 

這個『如意』的意思,就是『所修之法,如願滿足』。我們既然發心修行,希望我們一帆風順,從凡夫的境界開始發一念初心,這念初發心,從這個地方起點,一路很順利一直到佛的境界。這就是我們修行者最期待的。

 

就如佛,他能親近百千萬億諸佛,也能勤修道法,這是佛陀他來人間,從發那一念初心開始,就能一路很順往前走。所說的很順,就是他這念初心非常堅定,生生世世都是很多的障礙,他都能克服過去,還是順利通過,就是精進。

 

第一,正精進,叫做『精進如意足』,若要精進如意,就是要正念、正精進,所以叫做精進如意足。

 

第二就是『欲如意足』,就是既發願了,我們要很堅定。我們若不堅定,起一念心很精進,但是外面一個什麼境界一來,我們就失去了道念,這樣如何能如意呢?無法克服難關,修行的道路就無法順利。所以,必定要將我們的願心堅定下來,這樣叫做『欲如意足』

 

再來就是『念』,我們的心念,『念如意足』。同樣,要有正思、正見、正念。我們這個念,既然發心立願了,這都在於我們的念頭。我們的念頭,發心立願,好的願不斷循環,我們的念就會專、就會堅固。

 

否則,我們的念一點點偏差,『散心雜念』——這個心散掉了,念頭很雜,想過去的雜念。『過去是雜念,未來是妄想』,我們都一直在想過去、妄想在未來,這樣念不能專,所以我們必定要有『念如意足』

 

再來就是思惟,『思惟如意足』。我們的思惟、觀念,好好仔細來想,用心來想。佛法難聞,佛道難行;難聞已聞,難行已行。我們既然得到這麼好的環境,這麼好的時機,為何不好好把握時機、把握當下?

 

我們現在的根機,大家應該也是很整齊,知道佛法的大小乘法。小乘,佛陀已經用很多的方法來逗教;我們又更有福,在現在這個時機,我們還能聽到一乘之法,我們應該要很感恩。所以這是『思惟如意足』

 

我們要好好堅持,我們要好好思惟,這麼多的道法在我們的心,沒離開『修』,修行、自覺。既然我們都瞭解了,我們要趕緊思惟,用各種的方法來兼利他人,自利、利他,覺行圓滿。

 

天下事、天下人,我們要用無量種種天下的方法。所以說,佛法就是生活化,菩薩人間化,這叫做人間佛法。佛陀一大事來人間,無不就是為人間設教施法,所以我們要好好思惟。所以人人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