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1月29日】善巧方便真空妙有

Community:
Branch: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天的開始,從晨曦、旭光東昇,一直到飛秒、極秒、微秒。總是每一天日夜不停,時間都是這樣不斷飛逝,朝暮瞬間,無不都是這樣在交替。

 

前面的微秒這樣交替、交替,一直前後、前後不斷累累積積,真的是很[微秒],也是在[微妙]中交替,這就是循環,無始無終。到底是什麼時候,讓時間這麼微細、微妙,累累疊疊,不斷交替過去?其實我們都無法去理解。也就是時時都要告訴大家,我們要[把握當下,恆持剎那]。

 

當一念心起,好念,我們要及時把握;把握了這個好念,心不動,作為我們生命中的方向,勇往直前。就是在那一念剎那的時間,好好把握住,那就是我們的永恆了。心念、行為,我們要不斷好好把握住。

 

人生,是實是虛呢?到底都是在時間中,在不知覺中流逝,虛實都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這麼過去。但是人人的這一個念,造就的煩惱,起心動念、煩惱的累積卻是很真。所以,有了煩惱累積,造成了業,[業累]就是很真。

 

佛陀來人間,就是要讓我們能了解,我們的起心動念所造就的[業累],我們要如何來解開這個業所累積的因緣果報。從時間、空間,一直到人與人之間,纏綿不休,這是我們凡夫在懵懂中不斷累積,卻是無法清楚理解。佛陀來人間就是為了要讓我們能理解。

 

要理解,談何容易啊!佛陀要讓我們了解真實法,但是我們無從理解,無法去理解佛陀從內心所說的話。佛陀用種種的方法,我們還無法體會,所以就要將真實法轉成為方便法。

 

所以,真實法和方便法,到底是什麼呢?佛陀已經用四十多年的時間說法,用善巧方便,無不都是要讓我們能體悟。但是要體悟,實在還是有距離。這個距離到底是差多遠?

 

現在科學發達,天文學裡面就說,其實我們現在地球上所看到的陽光,已經是從太陽發射出來的時間經過了八分鐘,我們才看到那一道光。它發射出來的是光速,用光速來算,是距離很長。可見我們在地球上生活,和我們息息相關的太陽,彼此就有這麼長的距離。它的光、我們的光,我們所接觸到的光是八分鐘前的光。

 

可見,這個光、現在的這個光,和八分鐘前的那個光,到底一樣不一樣呢?是一道相同的光,不過感覺上很虛,不是即時,是差八分鐘。所以這到底是實,還是虛呢?所以說起來,[如是時空似實而虛]。太陽光是真實的光,不過是離我們八分鐘前的事情了,我們的感覺是即時、現在,不過距離是有這樣的差別。

 

時間就是這樣,所以[似實而虛],但[而實虛中確是真空之妙有],這真的是真空之妙有。在我們說來,[那是八分鐘前的事情,你怎麼說現在?不是啦,八分鐘前啊!][可是我現在才看到呢!]這個[八分鐘],我已經說了那麼多分鐘了。光、光速是不斷重疊、輪替,不斷重疊、累積,這種真實的光,就是距離那麼久才會到達,我們所感受的還是不斷輪替,一直過去了。

 

在世間,我們真的是[妙有],[真空之妙有],這種的[真空妙有]非宇宙大覺者莫能知。佛陀的[大覺],他能覺悟宇宙間的真理。所以,宇宙大覺者,我們真的要從心虔誠、敬恭,非常的尊敬、要恭敬,這種[大覺]的智慧。

 

其實佛陀告訴我們了,這種的[覺]是人人本具。我們都是脫離了我們本具的[大覺],要去追求外境,要一一證實之後,我們才稱作覺悟。但是,虛空無邊際,時間、空間無邊無際,所以我們要如何去追呢?生命有限,時間短暫,唯有我們要趕緊向內找,找我們這一念與佛同等的本覺。所以,這種法離我們不遠,卻是放出去之後,要追逐那就是很長了。

 

不過,說過了,就是[一念無明生三細]。三細,非常極細、極微,這種煩惱,這種微細的煩惱不斷累積、累積,累積到業——造業累累,一直無明覆蓋著(本覺)。

 

所以,人生說來也是很虛,因為不斷妄念起,所以不斷不斷遮蓋住(本覺)。其實,每一天我們都是在如實而虛,但是在虛中卻是真實。這要能了解是很難,所以,要讓我們更加了解,所以我們在真實法與方便法中,我們要用心來找。

 

佛陀將要講《法華經》,為了要讓人人啟發、追求[真實道]這個念,所以他才要放光現瑞。經過了彌勒、文殊的對答,引述了過去的古佛教化,一直比喻到現在釋迦佛,在娑婆世界開始要顯真實法。這個場合我們已經清楚了,那是叫做〈序品〉,也叫做〈序分〉。就是開始,這叫做〈經頭序〉,開始要講經,引起了那個因緣,叫做緣起,也是經的〈序分〉。

 

⊙每部經分三部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序分〉:述經之綱要。〈正宗分〉:經典的正文。〈流通分〉:鼓勵修行者學習與流傳。

 

〈正宗分〉現在才要開始。前面講那麼久,只是一個〈經頭序〉——經開頭的序,〈序分〉而已。真的要入經文,就是現在才要開始,叫做〈正宗分〉,總共有十九品。在這十九品中,〈方便品〉是為開始,所以是〈正宗分〉的首品。

 

經,它有〈序分〉,又有〈正宗分〉,還有〈流通分〉,後面要如何來流通。所以,《法華經》總共有二十八品,過去已經說了〈序品〉,接下來的〈正宗分〉是十九品,這總共也才二十品,後面還有另外的八品,是講如何去流通。所以現在才要開始在〈正宗分〉。

 

〈序品〉中顯示將要說妙法的意思。這兩天來一直要告訴大家,在〈序品〉中,就是這樣很委曲、很委婉,要讓大家的心如何能凝聚,引起人人的注意。

 

可見佛陀的時代,法已經說了四十二年了,才開始要暢演本懷,還要安排這麼多,這樣宛轉委曲,這樣來顯示,才能引起人人的重視與注意。何況我們現在的人,到底要說多久、說多少,才能引起大家的重視與注意呢?

 

除了重視、注意,要如何讓這個法能入心來?甚至身體能力行這個法?看來還是很遠。就如太陽光要來到地球,就要有八分鐘的距離,何況我們要了解真實法,道理要入心,距離不知道有多長?實在是很難預測。

 

所以,我們現在才要開始講《法華經》的意思,佛陀的本懷,就是要經過這麼委婉才有辦法能顯示。所以,[故應繼說本經之宗]。〈序品〉那麼委婉,委婉、宛轉,這麼宛轉,這樣彎來繞去,才能將人人的心好好調整到一個聚焦。

 

⊙〈序品〉中已宛轉委曲,顯示將說妙法之意,故應繼說本經之宗。

 

總而言之,我們的智慧實在是很薄弱,我們現在的人說敏睿、敏睿,還是很差、很鈍,沒有多敏睿,我們的知識還是很混沌,就是[光]散掉了,這就是我們凡夫。

 

我們現在要將智慧集中起來,觀念要集中,才有辦法了解佛的教法。所以《妙法蓮華經》就是佛的本懷,如一乘大法是成佛唯一的教法。佛陀現在要說的是一乘大法,是要成佛唯一的方法。

 

就像搭車,從這裡要到那裡,看你要搭什麼車?或者是要搭飛機,或者是噴射機更快。這就是大乘教法。有知識的人就是頓悟,忽然間、一念間他就能頓悟,若是鈍根機的人就是漸漸地來。

 

這就是《法華經》一乘大法,要如何讓我們能趕緊開啟、理解,《法華經》就是專門在講一乘的道理。所以請大家用心,心要凝聚在一起,才有辦法體悟佛陀所說法。

 

⊙《妙法蓮華經》即諸佛之本懷,如一乘大法是成佛唯一之教也。

 

我們想,大覺者體悟宇宙的真理,一念動三千,飯食間就能遍歷十萬億佛國,可見這宇宙是多麼遼闊,非覺者不可知。所以二千多年前的釋迦佛所言,現在的科學,慢慢一直在證實。所以請我們大家要縮小自己,不要太自我,自我太大了,我們的智慧光芒就愈散愈失,就是散失掉,一定要凝照起來。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每部經分三部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序分〉:述經之綱要。
〈正宗分〉:經典的正文。
〈流通分〉:鼓勵修行者學習與流傳。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