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1月20日】行眾善業 見無數佛

Community:
Branch:

修行覺道,貴在菩薩度眾生;要多行善業,布施利行大眾;要多說好話,要廣度同事入道。這就是我們修行要有發這一分的心。

 

⊙修行覺道,貴在菩薩度眾;多行善業,布施利行大眾;多說好話,廣度同事入道。

 

修行離不開發大心,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度眾生的志業,這是我們修行覺道的本分事。所以,菩薩度眾生,要如何度呢?那就是要多行善業。我們若能常常做好事,就是與人結好緣。結好緣最好的方法,就是付出、布施。

 

天下眾生苦難偏多,欠缺的很多。欠缺,我們就要去為他補充,如何是他所需要的,我們去付出,這叫做多行善業。身外的物資需要,我們去付出;內心的迷茫煩惱,我們也應該去幫助扶持,啟動他內心的智慧。這都叫做布施、利行,凡是利益人間的事情去做,這全都叫做善業,同時也是叫做菩薩道,這是利益大眾。

 

利益大眾不只是物資,或是去輔導他,打開他的心門煩惱,還要多說好話。一切的教導也得聽聞聲音,所以我們聲音要讓人聽了句句是法。每一句話、每一項教導,他都能接受,接受而能入心,入心而能展現在日常的行為中,這就是因為我們所說的話都是法。說話若讓人都把它當作法,這就是因為你和他有緣,而且是好緣。

 

過去不也說過,好緣的人,每一句話都是法;若是無緣的人,每一句話都成是非。同樣的話,有的人說好話若沒有用真誠的心,就變成綺語了。所以我們要和人廣結很多的好緣,你用誠懇的心,所說的話句句都是法,所以[多說好話,廣度同事入道]

 

我們要將眾生化度。因為,人生大事都是在從生一直到死,這是一輩子的事情。但是,這一輩子的人、事、物,他若是懵懂不瞭解,從生到死這當中,心若是糊塗,一輩子雖然短短幾十年,若是方向偏差,那就造很多的業了。所以我們要廣度,在每一個人一輩子當中,我們若是有時、有緣,就要趕快[同事度],有緣把他帶進來一起做好事,那就是用慈悲濟度眾生,這叫做[廣度同事入道],入佛陀所教法的覺道。這是很重要,所以希望大家能體會修行覺道的道理。

 

我們前面不也說過了,那位求名菩薩,[多遊族姓家,棄捨所習誦]。他是懈怠、貪著利養,但是他有和人結很多好緣,所以他[亦行眾善業]。雖然是懈怠,雖然棄捨所習誦,但是他也有行很多的善業,因為有這個善根,所以[亦行眾善業,得見無數佛,供養於諸佛,隨順行大道,具六波羅密]

 

⊙[亦行眾善業,得見無數佛,供養於諸佛,隨順行大道,具六波羅密。]《法華經序品第一》

 

因為他有善,所以就有因緣能見佛,而且是無數佛。所謂無數佛,看這二萬佛當中,同樣他也是生生世世有善根因緣,也是經過了二萬的日月燈明佛。所以說來,無數佛,難道只是二萬而已?應該過去是無量無數佛。

 

這個數字,希望大家在聽就把它表示,因為他有善根,這個善根就是見佛的因緣,能遇見佛的因緣。哪裡有佛呢?常常說,人人本具佛性,佛心看人,人人是佛。我們的心善,見人人都是善,善良的本性就是佛。所以,好人會常常和好人在一起;做善事,會常常和做善事的人在一起。有這個善根、善念,就已經沒有離開我們的本性。

 

各位菩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一個人我們都要尊重,就像人人都是一尊佛。若能這樣,每天看的人那麼多,那就是[得見無數佛]了。這是我們學佛之後,心門要打開,我們能瞭解人人本具佛性——自己本身,或者是我們面對的人人,都是一樣。所以,我們要時時培養[佛性不失],我們本性佛在日常生活中,與人間人人本具佛性,常常在一起,所以我們有信心[廣度]、[同事]來行菩薩道。

 

我們若只是執著在經文裡,現在說的是過去彌勒菩薩,過去很久很久以前,妙光菩薩八百弟子其中的一位……。我們若這樣,會脫離了我們要修行的境界。真正我們要修行的境界,修覺道,必定從佛經中,一切要修得與我們日常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樣聽經,經(文)的道理才能和我們在日常生活接觸到。

 

所以說,行眾善業,自然就能得見無數佛。再來,[供養於諸佛,隨順行大道]。[供養]就是布施,就是付出。布施有三種,不一定都要物資的布施,還有無畏施和法施,這些都叫做付出,付出供養。若能這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無不都是[隨順行大道]。隨順,隨順在我們的生活周圍中,無論是人所需要的,或者是做事等等,我們看到、遇到,把握當下付出,這都叫做行大道。

 

[具六波羅密],也是具足六波羅密。[六波羅密]大家都知道,這六波羅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無不都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行動。所以這段(經)文,拉近到我們的身邊,這就是我們每天的法,法入在我們的心,法也在我們的行動中。

 

⊙善業:眾善行為,或造作福田,如五戒十善等善事是

 

所以,僅是[善業]這二字,我們就知道[眾善行],所有所有的善行,那就是造作福田。天底下一切的事情,你能去造作,這就是去撒種子。在人的心田中,你去撒一顆好種子,和他結一分好緣,自然你所說的話人人都聽得進去,你所要化度的,人人都會跟著你做。這就是造福田,福田就是你有為它撒種子,這就是善事。

 

善業,除了付出之外,自己的內心也要具足守規律,就如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大家都知道,常常在說,我們要記得,身行不要犯了殺、偷盜、邪淫、妄語、飲酒,這在家人要很謹慎。

 

殺業,不只是親手殺,還有助緣殺,或是間接殺。我們日常生活,口欲,吞食很多的眾生命。你要吃,你要吞進去,就要有人供應給你吃,供應讓你吞進去,就要大量殺,就是大量飼養,就會變成了污染。天地污染、空氣污染、大地污染,就造成了四大不調和,四大不調和造成了人民的損失,造成了家破人亡,很多的災難都是來自於人類日常生活。

 

僅說不守五戒,間接就會造成了天下的災難。所以在人人的身上,若懂得顧守五戒,這個[殺]字,我們就要知道,雖然不是我們去殺,但是我們去吞食牠,這就是間接的主因源頭,所以戒殺。

 

不偷盜,就要戒除我們的貪心了。因為貪,自己無法做,就用偷盜。這個偷盜就是因為貪念起才會去偷,才會去強盜、強搶,這也是造業。

 

人貪色欲,一個家庭,假如沒有固守在本分,夫不夫,妻不妻,先生在外面金屋藏嬌,太太就紅杏出牆,當兒女的就反逆、忤逆不孝,像這樣,一個家庭就不得平安了。所以,家庭要和睦就要沒有犯規。不邪淫戒,就是包括家庭的規則。

 

邪淫,不應該有的,已經是偏差的。偏差叫做[邪],不正不規,不正,也不規則。一個人犯規,第二個就說:[你能這樣做,我也跟你這樣做。]第二個就又犯規了。下一代的看父母這樣吵吵鬧鬧,也跟他們攪和下去。你看,這就是一個家庭,規則沒有守好。這只是從一個邪淫開始,就使一個家庭這樣,而一個家庭這樣,孩子忤逆,在外面就鬧事,心態就是這樣生起,所以對社會、對天下就是一個造業的起因。

 

妄語也是一樣,開口動舌無不是業。[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僅僅一個口業就有四項。所以在十善業中,反面就是十惡業。[身三、口四、意三]加起來就是十,若能從事善,就是身、口、意都是為善。身行好事、口說好話,沒有妄言、沒有綺語、沒有兩舌、沒有惡口,這自然就是叫做好話。同時我們的[意],我們的心,要時時好好制伏,不要有貪、瞋、癡的心念發生,這樣的行動就是善。

 

所以五戒,除了不殺、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言,還有不飲酒。飲酒會亂了性,控制不住,就會犯了十惡業。

 

所以說,十善和五戒應該是同一項,十善就是再明細來解釋,其實人若五戒守得住,十善就是平行。所以五戒十善這都是眾善業。

 

前面說,[亦行眾善業],我們若能眾善業做得好,就[得見無數佛,供養於諸佛,隨順行大道,具六波羅密]。這些事情和我們的身體,在我們的周圍,我們時時都是做得到。所以聽經,要聽在我們的身邊,不是在過去的過去,好像離我們很遠。所以時時人人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