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彌尼做環保 彎腰造淨土

Community:
Branch:

2011/07/05  撰文者/王棉棉 林佳慧   

緬甸慈濟志工長期和當地的柯瑪雅娜佛寺互動,發覺佛寺的外頭就是垃圾堆,讓寺裡的法師和沙彌尼,生活環境大受影響。

志工藉著每月的靜思語教學日,決定帶動做環保,清理垃圾堆,也和大家分享環保觀念,讓環境更整潔。

圖說:慈濟志工、助學生、小沙彌尼,大家不畏髒和臭,用心齊力去做環保,共同保護環境的衛生。【攝影:王棉棉】

垃圾堆積臭味薰 掩埋火燒難解決

又到了每月一次的靜思語教學活動日,慈濟志工帶著接受助學金補助的學生們,到柯瑪雅娜佛寺外周圍環境做環保。除了讓剛考完試的孩子們放鬆一下,同時也傳達環保的重要。

由於寺院位置偏遠,距離城市大約一個小時車程,市政府垃圾車沒有來這一帶收垃圾。寺院裡的垃圾及周圍人家,將垃圾堆在這裡,已經累積了二年多。通常寺院裡的沙彌尼挖個洞,把垃圾埋掉或用火燒的方式解決,而大多數的垃圾是塑膠袋。

塑膠袋千年不壞 處置方式需審慎

當天靜思語教學的主題為「多一個好習慣,就少一個壞習慣」。透過教材,主持人分享,目前在緬甸處處可見一次性使用的塑膠袋,「塑膠袋是從五百年到一千年才會融化,不但危害空氣、水和土壤,在空中飛翔的鳥兒,因為飄上來的塑膠袋,套上了頭,堵住了鼻,沒有辦法逃脫,很可憐的就死亡。水中的魚和烏龜吃了塑膠袋,不消化也會死亡。」

讓孩子們了解環保的意義後,接下來的體驗時間,小沙彌尼們學習將平常不用的廢紙製作成小垃圾盒。在寺外,受助學生及志工們分組行動,將垃圾撿起來,也把塑膠袋堵塞的水溝挖通。

三十多度的太陽底下,志工們都滿頭大汗,但大家一點都不喊累。過程當中,吸引了附近兩位小朋友也一起來投入;經過兩個小時,長埋在地下的塑膠袋被挖出來,垃圾已多到裝不下!志工考量到,用火燒或掩埋都不是對環境最好的方式。於是志工讓學生回家思考對策,期待下個月再來柯瑪雅娜佛寺清潔環境時,會有令人滿意的解決方式。

環境衛生不輕忽 清淨源頭為根本

5月22日,大家再次前往柯瑪雅娜佛寺,除了慈濟助學生一同參與,這次也帶動寺內63位沙彌尼一起做環保。當天靜思語教學的主題是「清淨在源頭。」

為了搭配今日的主題,年幼的沙彌尼及受助的學生們自編自演,呈現衛生常識的話劇,劇情是有兩個兄弟,弟弟用手抓泥沙、玩玩具,不洗手又拿東西吃,引起肚子痛。透過演出,讓小沙彌尼了解注重衛生的重要。

接著體驗時刻,學生們與六十三位沙彌尼一起做環保。大家在炎日之下,彎下腰撿垃圾,不畏髒和臭把堵塞水溝的塑膠袋撿出來,讓水流通順,共同保護環境的衛生。

瑪伽娜馬沙彌尼分享:「從來都沒有過這樣和大家一起做環保,很開心今天和學生們一起清潔垃圾,感覺像是一家人。做環保後,周圍變乾淨了,同樣也是美化環境。」

經過課程推廣觀念,再加上帶動寺內沙彌尼做環保,可見「清淨在源頭」是最直接改善環境的對策,瑪宫馬伊沙彌尼分享:「因為慈濟的推動,以後我們也不再亂丟垃圾,雖然我們在太陽底下撿垃圾,滿身大汗,但是和大家一起做,我不感覺到辛苦。」

靜思語搭配實作 環保觀念種心田

慈濟助學生多耐昂首次參與戲劇演出,這個活動對他來說相當具有意義:「雨季經常會流行腸胃病,戲劇演出主要讓他們學到,環境乾淨就不會發生腸胃病,也不會有皮膚病產生。」多耐昂希望透過戲劇把他所知道的衛教知識,傳授給小沙彌尼,從小沙彌尼再傳授下一代,希望大家能夠健康成長。

「現在我們來柯瑪佛寺做環保,是要讓大家知道,丟垃圾很容易,撿垃圾很辛苦。」慈青學長忒忒(Thae Thae)感受到靜思語主題搭配環保,能夠教育小沙彌尼有實際體會。透過一起做環保,也讓他們再傳給他們的家庭,進而將環保觀念影響周圍的人。

 

左圖:炎日之下,柯瑪雅娜佛寺的小沙彌尼一起做環保,他們彎下腰放下身段,撿垃圾,
        把堵塞水溝的塑膠袋撿出來,讓水流通順。【攝影:黃倩倩】

右圖:每月一次的靜思語教學活動,帶著慈濟志工助學金補助的學生們,到柯瑪雅娜佛寺
        外周圍環境做環保。【攝影:王棉棉】
圖:學校假期除了讓剛考完試的孩子們放鬆一下,同時也傳達環保的重要。【攝影:廖慈斐】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