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記者來參訪 體驗環保分類樂

Community:
Branch:

同學們在環保志工方美真師姊的教導下進行資源分類。【攝影者:余康永】

趁著學校假期,由三十一位初中一至中四的中學生組成的《光華日報》吉玻區校園記者團到來吉打分會志業體參訪巡禮。從靜思堂、洗腎中心、靜思書軒到環保教育站,小記者不只是了解慈濟,體會助人為快樂之本,還親身體驗做環保分類救地球。

◎小記者在慈濟 留下愛的足跡

在5月30日這天,三十一位《光华日报》的校園記者團在假期時間來到了吉打分會靜思堂進行參訪。經過指示後便跟隨著慈濟志工何伯源(濟延)師伯走上法華坡道,開始了解慈濟的創辦歷史。

从中,何師伯向同學們一一講解慈濟的創辦的歷史和緣起,更告訴他們證嚴上人為眾生的付出的點點滴滴,讓他們能夠對慈濟有更深入的了解。

◎人生無常 看待不一樣的人生

接著,同學們來到了静思書軒,林秋柳(慈畇 )師姑為同學們介紹書軒裡的各種書籍。那些書籍都是能讓这些小小記者覺悟人生,改變對生活周遭的想法。其中有一句静思语是最能点醒这些正處於青少年的他們,「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行孝,二是行善」。

讀過了書籍裡的內容才發現,原來自己一旦遇到了問題,就開始埋怨,從不知道其實問题的根源就在於自己。證嚴上人所寫的每一本書籍都能夠讓人們從不一樣的角度去思考、醒悟。

◎旁人不知病痛苦 珍惜当下把握生命

同學們走出靜思書軒,接著又走入了洗腎中心,了解洗腎病人每天需經過的痛苦。他們所承受的痛苦,是旁人无法理解的。然而,他們咬緊牙關熬了過去,因為他們知道只要还有活下去的机會,他們不會輕易的放棄。

在他們感覺無助的時候,慈濟的白衣大士時時在他們的身旁給予他們無限的關懷。慈濟的幫助,白衣大士的爱護,腎友都銘記在心。

學生記者們終於暸解到健康如此的重要,身體的健康必須從小開始照顧,而不是等到身體健康亮起了紅燈才不知所措,後悔不已。

◎開開心心做環保 充實假期時光

在現今社會,人們為了獲取社會經濟效益,往往危害到自然環境與生態,人們的疏忽,地球生病了。除了知道要保護地球,愛護地球,我們是否也採取了實際的行動?學生記者們專心聆聽慈濟志工宣導環保知識,抄下筆記學習如何將回收物分類。

《光華日報》吉玻區校園記者王慧怡說到,之前把回收物送來慈濟環保站時都不做好分類,如今終於明白把回收物分類需要費很多的時間。日後會把回收物分類好才拿到環保站,以減輕工作人員的負擔。「假期這樣過得比較好,比較有意義。」王慧怡分享道。

放在腳下踩一踩,校園記者放下手上的筆和相機,親身學習做資源分類,體驗做環保拯救地球的樂趣。垃圾源自於人心,要減少垃圾量就從改變生活的態度做起。

《光華日報》吉玻區校園記者戴康澤表示,親身做環保,體會到做環保的喜悅,並且期許自己落實環保在生活習慣上,以後出外用餐帶環保餐具,不用保麗龍。因為保麗龍不單對身體健康有害,也危害到地球。

擔任當天吉玻區校園記者團領隊的吳建銳覺得,這次由學生組成的校園記者團來到慈濟的收穫很豐富。而自己在这次的參觀後,更深入地暸解慈濟,開始從不同角度思考與看待生活裡的困境。

領隊吳建銳也期許自己以後會在日常生活裡身體力行,推廣環保方面的知識,呼籲大眾響應環保。「我們報章上有個欄位是關於這整天我們學到什麼,我們就會發表。在報章上告訴更多人這方面環保的知識。」

從自身做起,將環保落實到每一件小事上,才是真正地成為環保先鋒。

 

《光華日報》吉玻區校園記者認真地記錄慈濟志工何伯源(濟延)師兄的解說看板的重點。【攝影者:余康立】 同學們專心聆聽羅芬師姊的分享。【攝影者:余康永】 吳建锐同學希望透過小記者的力量向大眾推廣環保意識。【攝影者:余康立】 鄧惠怡同學(中)分享道,日後會把資源分類好再送到回收站,減輕志工的工作。【攝影者:余康永】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