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株巴轄《七月吉祥月》祈福會

Community:
Branch:

會眾虔誠祈禱,匯聚福緣,祈求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攝影者:劉定孝】

民俗流傳的七月鬼節,在正信佛典中記載農歷七月是吉祥月,歡喜月,感恩月。二O一二年八月二十五日,星期日傍晚七點三十分,佛教慈濟基金會馬來西亞分會峇株巴轄聯絡處舉辦第二場次的《歡喜。感恩。七月吉祥月》祈福會。祈福會共八場,從八月十九日至九月十五日,逢星期六及星期日,各協力社區承擔一天的功能組,包括邀請會員大德及志工家屬一起來齋戒祈福,慈悲護生;以善行素食八分飽,二分助人好。虔誠來祈禱。當天大德有一百十一人及三十七人次的志工,共聚福緣,虔誠來祈禱,祈求社會祥和。

中午十二點左右,社區志工陸續報到,人人都是香積菩薩,連平素不曾料理廚房事務的師兄們也動手來切菜,篩檢菜,打飯等,時而香積志工,時而真善美志工,相互補位,呈現人文之美。

儘管烹飪是陳麗月師姐最善長的手藝,卻不敢掉以輕心,先在家里試菜,不斷改進口感,希望以巧善廚藝接引更多菩薩,讓大家對素食留下深刻的印象。當天的素食菜肴,營養不失葷食,有四季飄香,金香脆鮑,蒟蒻燜豆干,再加一道蘑菇蕃茄湯,部份食材是採用靜思食品,其中三份一的鮑魚菇是李亞明師兄的女兒親自栽種且無農藥污染。

二十位新發意見習志工恭敬地獻上飯盒給會眾享用。雖是簡單的三菜一湯,有好幾座都是吃到光光,連湯水也不留一滴,一旁的會眾看到也效仿惜福的美德,加上志工在一旁不斷的鼓勵“要惜福”,善的效應開始舞動起來,大家都吃得很開心,此刻最歡喜的就是那群甘愿做歡喜受的香積菩薩。

蔡凌志師兄當天邀請了三十名家人和朋友一起來祈福。其中五名來自笨珍培群獨中的寄宿生,隨蔡清碧老師來祈福,同時把握因緣當臨時的香積志工。自去年觀賞〖無量義經〗法會後,只要聽到慈濟有活動,有意義的事他們都很樂意來付出,也很感恩有機會來認識慈濟這個团體。

◎ 齋戒善行~護地球

熒幕播放馬來西亞齋戒緣起,自二OO三年的SARS引發,上人呼吁戒慎虔誠,SARS雖已經過去,九年來齋戒的愿力依然持續至今,未曾間斷。素食已不再是為佛教,而是環保愛地球的行動。

◎ 茹素齋戒~護眾生

劉定孝(濟順)師兄也分享茹素的過程,因為健康亮起了紅燈,改變以往無肉不歡的飲食習慣。太太陳麗月師姐在認識慈濟後就開始茹素,而師兄只有在家才有茹素的機會。最大的考驗是,每天費盡心思和絞盡腦汁以不同的借口來應付與顧客共葷餐。麗月師姐很有智慧告訴師兄:“你就直接告訴他們你吃素”。當師兄向顧客表明茹素後,顧客不但不會挾葷食給他,反而陪着他響應素食。如今茹素不再讓他有壓力,也不必擔心營養失調和體力的問題,他表示吃素其實很方便,去到那一國家,不吃葷,還是有其他食物可以果腹的。

七位師兄姐以妙音演繹,帶大家走入【法譬如水之水懺序曲】,過後,會眾以虔誠清凈心唱頌【爐香讚】和【開經偈】,將善念匯聚上達諸佛。

◎ 轉迷為悟 ~正知見

民俗流傳七月為鬼門開,一般人認為七月不吉祥,諸多禁忌。眾生迷茫,以耳傳耳,有所求的心,不但用真錢買假錢來換取平安吉祥。為討個富貴連年,殆殺生畜來敬拜鬼神。上人慈示:富有社會並非燒香拜拜得來,而是過去生造福得來的好緣。

藉着影片【目犍連尊者救母】的孝行,讓會眾明白中元普渡的由來。在正信佛典中記載,農歷七月是吉祥月,歡喜月,感恩月。 上人期許眾人品德提高,,敬天愛地聚福緣,用愛付出,人人虔誠懺悔,轉迷信為正信。以正信, 正知見一起耕福田,用父母賜的健康身軀去造福人群以報親恩。把燒金銀紙的錢化為愛心收據,將有形的祈求化為齋戒的心香。.

大時代需明大是非,需要用智慧來判斷。眾生共業,災難來時,無人能幸免,求福不如多造福,唯有大乾坤平安,社會才能祥和。在善惡拔河的社會,需要很多人來共善業。

◎ 行善行孝~報親恩

剛面對喪母之痛的李亞明師兄,儘管母親有生之年,師兄及時行孝報親恩,他也深深體會,行善行孝不能等。母親姚云嬌阿嬷也是慈濟志工,師兄和太太清月師姐不只自己行善,也把年邁的母親帶來慈濟耕福田,菩薩道上常有他們三人行的身影。臺下的清月師姐重溫阿嬤追思會的影片,禁不住流下欣慰的淚水,驚訝地分享:“沒有想到,阿媽在短短的三年,就做了那麼多(好事),感覺好像沒有做到甚麼東西,因為老人家甚麼都不會 ”。阿嬤善用生命, 默默耕耘,幫助苦難眾生,成為他們心中的典范,一家人發愿要延續阿媽的精神,精進菩薩道。

◎ 以敬天愛地~聚福緣

法會圓滿結束前,會眾虔誠祈禱,匯聚福緣祈求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在黑暗中發亮的心燈,此刻一片祥和,一片清淨,宛如點燃自己也照亮他人。

臨行前會眾歡喜把竹筒接領回家,響應素食八分飽,兩分助人好,也把齋戒善行植福田的【齋戒善行卡】領回家,也把福送到家。

 

人人都是香積菩薩,相互補位呈現人文之美。【攝影者:劉定孝】 剛面對喪母之痛的李亞明師兄,與眾分享及時行孝報親恩的心得。【攝影者:劉定孝】 劉濟順師兄分享茹素不再有壓力,也不必擔心營養失調和體力的問題。【攝影者:陳麗月】 五名來自笨珍培群獨中的寄宿生,一起響應竹筒歲月精神。【攝影者:劉定孝】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