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1_2025年慈濟教聯會 第四屆校長聯誼會

Community: myeducationmission
Branch: 馬來西亞分會

“這個我要!”在慈濟檳城教育中心四樓的“壹人壹善”攤位前,輔友小學王校長壹句果斷的話語,吸引了周圍眾人的註意。她所指的,並非壹件實物,而是壹份可以“預約”進校園的慈濟人文教育項目。這句毫不猶豫的“要”,道出了當天許多校長與老師的心聲,也為這場以“愛”為主題的聯誼會,定下了溫暖的基調。

2025年11月1日,慈濟教聯會第四屆校長聯誼會熱烈展開,來自檳城及吉打29所學校的44位教育舵手齊聚壹堂,他們的共同目標,就是為校園“尋寶”——尋找那份能滋養學子心田的善與愛。

十七項共善 編織校園溫暖經緯

教育中心四樓化身為壹座充滿溫度的“教育共善探索館”。17個主題攤位,由社區誌工們熱情守護,向來賓們細細講述每壹項服務的初心與成效。這些項目如同精心編織的經緯,清晰分為三大面向:公開給學生、公開給教職員,以及面向全體師生及家庭。

在“PaGamO環保防災勇士”的攤位前,誌工分享了壹組令人振奮的數字:壹項最初僅數百人報名參與的電競賽事,經過五年深耕,如今已能吸引全囯超過三千名學子化身“環保勇士”。這不只是數字的躍升,更是環保種子在無數幼小心靈中生根發芽的證明。

與此同時,“靜思語鈴聲”已在187間校園響起,在每堂課間提醒師生善念;而“壹茶壹書”品書會,則在氤氳茶香中,為近200位教職員提供了心靈的憩息之地。今年,慈濟提供的教育共善項目更從13項增至17項,每壹項新服務的誕生,都回應著壹個真實的教育需求。

   

家訪,叩開壹扇門,走進壹顆心

冰冷的數字遠不如生命與生命的碰撞動人。當天,多位老師真摯分享了通過“家訪”走入學生家庭的感人故事,這成為了許多校長心中最柔軟的觸動。

吉打南光小學的副校長林采韻是首次參與校長聯誼會,她坦言這些分享讓她感觸最深。“臺上那三位老師的經驗,確實讓我們看到,其實要走進孩子心裏並不是那麽難。”她分享道,教育不應只發生在學校圍墻之內,“如果我們安排在工作日放學後,不差那兩個小時去了解學生。這個努力若能解決問題,何樂而不為?”她表示,這將激勵她未來更努力去了解孩子的背景,因為課後輔導的根本,“在於培養孩子愛學習的心,而不是僅僅提升成績。”

同樣被深深打動的,還有北海峇眼再也中學的校長黃昱華。“尤其是這個家訪的環節,覺得誌工和老師們都很用心,”他動容地說,“這個世界其實最缺乏的就是愛,所以希望能夠大家能夠再把愛帶給每壹個家庭。”被現場氛圍溫暖的他,已明確表示明年將積極推動選定的項目入校,特別是在校內推動靜思語教學,讓學生們在知識之外,提升人文素養。

回歸初心,汲取前行的能量

對於壹些校長而言,這場聯誼會更像是壹次“回家”與“充電”。檳城雙溪裏蒙光華小學的校長蘇保德,將校長聯誼會視為壹個“有歸屬感的地方”。自2020年與慈濟結緣推行“希望教育”以來,他每年都盡力歸來。“因為除了回來看見誌同道合的同伴,也有壹個機會,讓我自己回來補給壹些能量。”他真誠地分享,“慈濟是壹個非常有能量、有愛的地方。要把愛傳播出去,首先我們需要學習什麽是愛。”他形容,這是壹股讓老師將工作視為人生修行的動力,能吸收更多“愛的分子”,再帶回給孩子們。

深化善緣,共繪教育藍圖

而對於已在合作的學校,這場聚會則是壹次深化與拓展的契機。檳城公民壹校的校長鄭虢恒正是因為看到校內老師們在慈濟“安心班”等項目中的用心與成效,才決定親自前來。“老師們畢竟都很用心,所以我就想來瞭解更深入,看以後還可以跟慈濟有什麽合作。”在參覽了所有攤位後,他滿載而歸,尤其對“壹茶壹書”活動印象深刻,已計劃將其納入明年的教師培訓課程。“聼師姐說通過這個活動老師們可以更打開自己的心。這些活動無形中真的會給到,尤其是老師這壹方面,很大的鼓勵。”他肯定地說。

校長聯誼會雖已落幕,但教育的共善篇章還在繼續。校長與老師們帶著被點燃的教育熱忱與清晰的合作藍圖,重返校園。他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將成為善與愛的播種人,與慈濟並肩,共同培育出承載著未來希望的新生代。

活動:2025年慈濟教聯會 第四屆校長聯誼會
日期:2025年11月1日
地點:檳城慈濟教育中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