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7_2024高中生生命教育慈少班 回归心灵的故乡

Community: myeducationmission
Branch: 馬來西亞分會

回归心灵的故乡
——2024高中生生命教育慈少班 台湾寻根游学纪实
本单元专题纪录马来西亚高中生生命教育慈少班一行人在台湾展开为期八天的寻根之旅。 从静思精舍到佳明部落,从慈济大学到关渡静思堂,学员们走过上人曾走过的路,在慈济的人文教育中启发自觉,播下慈悲与利他的种子。 以下为本次旅程的纪实与省思。

初心不忘启心程
2024年5月27日,马来西亚慈济分会高中生生命教育慈少班一行33人——包括18位学员、2位家属、4位教育同仁与9位陪伴志工——自槟城国际机场启程,踏上八天七夜的寻根之旅。
这趟回归心灵的故乡的旅程,源自农历正月初九与证严上人的温馨座谈。 当时一位孩子许愿「想回台湾亲见上人」,上人慈言回应:「欢迎你们回到心灵的故乡。」 如今这份愿心成行,带着期盼与法亲情谊,飞越海峡,只为寻根问道。

法亲迎接温馨夜
抵达台湾首日晚间,团队下榻桃园静思堂。 虽然舟车劳顿,法亲志工的贴心接待与房内准备的小结缘品让孩子们感受到满满的温暖,身未安心已归,体会到静思堂就是第二个家。

精舍朝圣润心田
翌日搭乘火车前往花莲,孩子们终于来到慈济的精神发源地——静思精舍,并如愿与上人温馨座谈。
「师公比我想像中更年轻,也很幽默,让人感到亲切。」一位学员分享见到上人的感动。 上人慈示:「要用功、要立志。 慈济人不只是被照顾的人,更要成为照顾他人的人。」孩子们纷纷许下愿心:「我愿将慈济的爱带回马来西亚,延续在人群中。」
第三日清晨起于晨钟,孩子们随着精舍作息——出坡、打扫、拔菜、用斋、导览等,每一刻都体验着「做中学、学中觉」。 德应师父开示:「拔一寸菜虽挑战,也要用心拔好。」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蕴含深刻的修行智慧。

 

 

 

 

慈大医院启悲心
第四天,行程聚焦教育与人文体验,学员参访慈济大学及东区新闻中心,從教育認識慈濟大愛如何實踐在人間。
乌克兰籍慈大学姐林韵希分享战火下的家园故事与在台学习经历,鼓励学员珍惜和平、努力学习。
随后进入无语良师纪念馆,一位学生静静写下:「生命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爱的延续。」
在慈济医院,孩子们第一次深刻认识「全人医疗、全家照顾」的医疗理念。 参访大体老师的典藏区,不少学员眼泛泪光:「原来,医者除了治病,还有陪伴病人走完最后一程的爱。」

 

 

 

 

 

     

原乡文化近大地
5月31日,学员们走入花莲后山佳明部落,在泰鲁阁族居民带领下体验自然农耕、传统文化、射箭活动,也享用原住民准备的美味素食餐,孩子们不只与土地对话,也与自然连结。
午后来到七星潭,在湛蓝海岸边奔跑嬉戏、放飞心灵。 夜晚前往东大门夜市,第一次看见昙花绽放,也品尝了道地素食美食,感受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北上交流种愿力
6月1日至2日,学员们北上造访台北“植境”,深入了解绿建筑与蔬食环保理念,也在关渡静思堂中仰望《无量义经》圆弧荧幕,心中浮现庄严的愿力。
参访人文志业中心摄影棚时,孩子们首次坐上主播台、模拟新闻播报,了解媒体传播的专业与使命。 午间在「果然汇」享用创意蔬食餐点,纷纷惊呼:「原来素食也可以这么美味!」

發願立志啟未來
6月3日,回程在即。 这趟“回归心灵的故乡”,是一次寻找自我的旅程,也是一次生命的启蒙。 孩子們带走的,不只是美丽的花莲风景,而是慈济精神的种子——真、善、美的信念,爱的行动力,以及一颗愿意回馈社会的心。
他们从羞涩的青少年,转化为心怀感恩、肩负责任的慈济青年。 在这场生命教育旅途中,不仅学会了慈悲与感恩,也立下了属于自己的愿力。

结语:愿力启航,善种长成
慈济的力量,不在数目,而在那一念「为众生」的发心。 一群来自马来西亚的年轻人,透过八天七夜的沉浸式行动学习,将慈济精神转化为生命的养分。
他们走过精舍的石阶,流过眼泪,也点亮愿心。 这不只是一趟旅程,而是一场生命的觉醒。 未来,他们将在自己的土地上,传承慈济的法脉与人文,为世界注入更多的善与美。
愿每一颗善的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摄影者:陈锐文
撰文:黄美菱
日期:2024年5月27日-2024年6月03日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