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8_北海与高渊慈济安心班 马来农村文化之旅

Community: myeducationmission
Branch: 馬來西亞分會

配合2024年四月份的学校假期,北海与高渊慈济安心班的老师们特别安排了一场寓教于乐的文化之旅,带领学生前往位于槟城威省北部本那牙(Penaga)的马来农村主题公园——Kampung Agong Agro Theme Park。这趟户外学习旅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马来文化,学习尊重与包容,并体验不同族群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活动当天,老师首先带领学生以马来语向园区导游问好,导游们也热情地迎接大家的到来,并做了自我介绍,随后简要说明园区的概况。由于活动恰逢马来友族即将迎来开斋节,老师们也贴心地为导游们送上节日小礼,以表达祝福与友善之意。

踏入园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意盎然的草原,椰树高高挺立,营造出宁静纯朴的乡村氛围。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成小组,由不同导游分别带领,展开一段段生动有趣的文化探索旅程。走进园区最具特色的传统马来高脚屋,学生们惊讶地得知,这栋木屋建于1921年,已有百年历史。屋顶、墙壁与地板多以木板和亚答叶建成,而整栋屋子架高于地面,以避免潮湿并防止蛇鼠侵害。屋子底下仍保留着传统农业工具,如脚踏杵(Lenkung Kaki)和磨石(Batu Pengisar),前者用于舂米脱壳,后者可将米粒或绿豆磨细,用于制作糕点等食品。

导览过程中,导游向学生介绍马来传统服饰的文化与意义。马来男子的传统服装称为“Baju Melayu”,是一种宽松的束腰上衣,外罩在长裤之外,通常配以短纱笼(Samping)和宋谷帽(Songkok)。特别的是,Samping的长度象征着男子的婚姻状态——长过膝盖代表已婚,短则表示未婚。而服装上的三个口袋分别象征着伊斯兰教、信仰(Iman)以及善行(Ihsan)。女子的传统服饰包括“Baju Kurung”和“Baju Kebaya”,当天的女导游便身穿一袭端庄的Baju Kurung,头戴头巾(Tudung),向学生展示马来女性服饰的典雅风格。她也告诉学生们,在马来文化中,女性如果在手上佩戴戒指,通常象征已婚身份。

学生们随后被带到园区内的宽阔草地,大家围坐成一圈,聆听导游讲解马来稻作文化。从水牛犁田开始,农夫会选择优质水稻种子育苗,再进行插秧,之后需施肥、喷洒营养剂、灌溉,稻米的生长期一般为一百至一百二十天。在讲解的同时,导游也穿插提问,鼓励学生抢答,答对者获得一只以椰叶编成的蚱蜢作为奖赏,孩子们踊跃参与,气氛热烈。

接着,师生一同参观迷你动物园,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可爱的动物,如羊、兔子、鸚鵡、马和火鸡等。不少学生都兴奋地抚摸、喂食,并与动物们拍照留念,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随后,师生在园内合影,为这段旅程留下温馨的纪念。

午餐时间,大家齐诵供养偈,共同享用饭菜。老师特别准备了清甜的椰水,让学生品尝道地的乡村滋味。饭后,在椰子园的草地上,导游带领大家参与传统游戏。学生们将罐子叠成金字塔,然后以椰子投掷,看谁能击倒更多的罐子;另一项游戏则是使用藤圈托着椰子从起点移动到对面再回到起点,游戏充满乐趣,也考验身体协调与专注力,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

活动尾声前,导游贴心地为每一位学生送上小礼物,表达祝福。学生们也在下午点心时间,一起享用由老师准备的马来传统糕点。香兰双层糕(Kuih Talam)味道层次丰富,白色部分带有咸香椰奶味,绿色部分则清甜可口;木薯糕(Kuih Bingka Ubi)软糯香甜;而咖喱角(Karipap)内馅由香浓的马铃薯制成,外皮酥脆美味,深受学生喜爱。

在返程途中,学生们纷纷表达他们的感受。林雨萱同学表示,她学习到与友族同胞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例如在斋戒月期间不在他们面前饮食、尊重他们的穿着习俗、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以及分享食物、一起游戏等友好行为。她也感恩老师们安排此趟旅程,让她更深入认识马来传统建筑和文化。

谢琦雯同学也分享道,她明白了尊重其他族群的重要性,懂得通过日常问候、学习制作友族糕点、穿上不同族群服饰来实践民族和谐共处。她认为这趟人文之旅帮助她以更宽广的心胸去了解多元社会。

这趟充满文化与温情的马来农村文化之旅,不仅让学生增长知识,体验自然,更种下尊重与包容的种子。每一位参与者都从中体会到多元文化共存的美好与珍贵。

日期:2024年4月8日
地点:北海马来农村主题公园 Kampung Agong
摄影:吴可欣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