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8_影像裡的那些年、那些人與事:被大愛悄悄改變的生命

Community: kdalorsetar
Branch: 吉打分會

那是個真假難辨的年代
五光十色的螢幕映照著人心的浮動
而在喧囂中
一朵青蓮悄然綻放——
1998年,大愛電視台以『報真導正』為使命
開始了27年記錄善與真的征途…

27年的心靈長途旅行
1998年,秉持著「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宗旨,大愛電視台成立。為有情眾生發聲,大愛台被賦予記錄好人好事,闡揚人間美善和報真導正的責任,同時也肩負為人類留下歷史、為時代留下見證、為慈濟留下足跡的使命。
2025年4月10日,大愛電視台攜手慈濟人文志業團隊,展開橫跨新馬19天的《大愛之夜》巡演。4月18日吉打的場次中,《大愛之夜》透過紀錄片、音樂與生命故事,與800名觀眾共赴一趟「看見大愛、瞭解慈濟」的心靈旅程,見證這座「清流媒體」如何以27年歲月守護初衷,在紛擾時代中栽種善的種子。
節目開始,一支由吉華獨中舞蹈團呈現的《永遠的吉打河》舞曲,掀開了《大愛之夜》的序幕。
吉打河畔是亞羅士打華人最早落地生根、開枝散葉的地方,承載著吉打人的歷史與回憶。手持著水袖扇,身著深淺水藍色的15名舞者化身粼粼波光,演繹這條滋養亞羅士打華人的母親河。
舞曲結束,掌聲熱烈回應著悸動的鄉魂。
這支舞,也特別呈現給台灣的慈濟家人,吉打人的愛,就像吉打河一樣含蓄又沉靜,默默地守護著靜思法脈,在歲月長河中源遠流長。

時代在變 大愛不變
大愛電視,是由一群關心社會人文、對清流媒體抱有理想的精良班底引領,其中口條清晰、台風穩健和舉止大方的陳竹琪,是大家最為熟悉的主播。
也是人文志業中心發言人的她,是第2次來到吉打。她表示,中間隔著的悠長時光,大愛電視也經歷了從機上盒、網絡科技到智能手機的發展過程。唯一不變的是,大愛始終還在,也與時並進,為大家記錄感人的故事,製作更優質的影音畫面。
現在人手一機的時代,慈濟人文志業團隊藉著這趟《看見大愛 瞭解慈濟》新馬行,向大家推廣《大愛之友》官方帳號的手機應用程式What’s App,只要手指輕點,就可以跟隨大愛的全球善足跡。
「這是特別開發的官方帳號,讓大家可以隨身、隨心、隨地收看大愛台,讓愛與善陪伴在左右。」
回顧上次來吉打時,陳竹琪說靜思堂還在建造中,時隔多年再來,看到不只是心靈殿堂已完成,連四大志業都在一個屋簷下發展,可謂臻至完善。
汗水鋪成了道,行實踐了經,她說:「這段發展的過程,就是慈濟的歷史足跡,也是每一位慈濟人的大藏經。」
她提及,昨晚廟會品嘗到了腎友烹煮的佳餚,來自不同種族的他們,都端出了拿手好菜來招待人文志業團隊,讓她感到暖心又暖胃。腎友在進行4小時的透析療程時,都會觀看大愛台,耳濡目染下也對行善跨出了腳步,從手心向上到手心向下去為別人付出。
「我們希望透過大愛電視,看到人間真實美善的故事,讓更多人得到感動和啟發,心靈得到淨化。」

遺憾未能前來 姚仁祿錄視頻送祝福
因身體抱恙,而無法前來吉打的人文志業中心姚仁祿合心精進長,特地錄製了影片,向大家表達遺憾和祝福。
「24年前曾來過吉打,這份緣分築起了心的連接,讓我之後在台北和花蓮碰見師兄姊時,格外親切。很遺憾身體感冒了,無法來前來,希望日後可以再補上。另外,也祝福大家走好菩薩道,共同啟發善念,慈濟宗門法脈得以延續。」

星辰落在歌聲上 集體耳朵在懷孕
一縷幽婉清脆的蕭聲悠悠吹起,引入如泉水叮咚的古箏,在《青山無爭》的前奏響起時,馬來西亞表演藝術家陳素瑄,從後邊觀眾席邊緩緩走向前,邊唱「青山無爭 福田用心耕 無憂無求 無怨無悔……」高亢飽滿的歌聲穿貫耳際,直透心靈,全場觀眾屏息聆聽,鴉雀無聲。
對於吉打慈濟人和民眾來說,陳素瑄老師的身影是如此熟悉,吉打的大活動她都受邀出席,就如1月舉辦的歲末祝福,她也受邀來鼎力相助,用好歌聲與大家結好緣。
《青山無爭》是慈濟慶祝40週年的主題曲,曲內有證嚴上人對弟子的開示與叮嚀,每個字都閃爍著人生智慧。這也是陳素瑄喜歡的歌曲。
「我最喜歡『讓平凡的生命因喜捨而偉大』這歌詞,它鼓勵著普通人如你我,用小小的善行來給世界帶來不同。」一個善的抉擇,猶如點亮的希望,照耀他人的同時,也為自己祝福,也是證嚴上人歸依弟子的她說道。
在演繹《牽手》這首歌時,陳素瑄唱得深情而克制,澄澈明亮的歌聲轉以柔軟的方式「敘述」相伴的溫暖,真摯的情感猶如低聲絮語,在偌大的空間迴響,觸動了不少人的心弦。觀眾都主動打開手機燈光,舉起輕輕揮動,黑暗中的點點星光,猶如螢火蟲在飛舞。

思念在眼眶轉動
坐在後面觀眾席的王欣薇,聽到這首歌時,心中思念洶湧,眼眶熱了起來,她想起了已在彼岸的爸爸。
這是她爸爸唱卡拉OK時,愛唱的一首歌。
父愛在耳邊吟唱,她感覺敲落心裡的每粒音符,仿佛是爸爸伸出的手,牽她一起在這愛的空間裡,重回那段時光。
「多年前的《大愛之夜》我也來過,這次也如我期待的一樣,心靈滿載而歸。我平時其實也有來參與慈濟大型活動,慈濟人的演繹及柔和的說話方式,讓我感覺很溫暖、很有能量。這種親和力,讓我有回家的感覺。」

1990年,證嚴上人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開啟了環保志業,這35年來,從一雙手到千萬雙手,全台環保志工共91982人,猶如開枝散葉,一生無量。
環保志工用心做環保,把所得基金湧來挹註大愛台,讓大愛台持續散播美善的故事。大愛電視裡的600多位員工,也懷想著用盡一天的8萬6400杪,把最有愛和善的聲音影像,傳遞世界各角落,感化每一個有緣的人,以作為感恩的回饋。
「期待這些紀錄片能早日與大家見面,希望大家因為有大愛,人生變得不一樣,因為有大愛,人生變得更豐富美滿。」

用一碗又一碗的面捐榮董
吉打慈濟志工陳淑鑾,在受邀上台分享時說,大愛節目陪伴了她的大半歲月,早年家裡還沒有裝大愛台時,她就到吉打聯絡處請購卡帶,聽慈濟人的轉變故事。裝了電視之後,她就成了忠實觀眾,把它當作良師益友,日夜陪伴。如今73歲的她,也與時並進,以智能手機加入《大愛之友》。
因為從電視中看見志工用心做環保,自己也在屋外建起了「愛的環保站」,專回收資源。平時的她惜福愛物,用完的瓶瓶罐罐,都會清洗一遍,做好「清淨在源頭」的工作,之後才送去環保站。
從大愛台裡看見無私付出的人這麼多,陳淑鑾心想也不能少她一個。在90年代,以賣麵維生的她,在克勤克儉下,以先生的名譽捐了第一個榮董(13萬5000令吉),而當時一碗麵。

剛開始時,很多人對她靠賣麵錢,一點點存善款感到不可思議,但她認為只要有一顆為善不遺餘力的心,有天必定能圓滿。當然,她做到了。
「我當時是受一個做家潔工作的朋友所影響,認為她可以發心,我也可以發心,於是就聽從心意開始存錢。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捐錢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福氣。」
陳淑鑾用行動詮釋利他精神,她的豁達與無私感動滿堂,觀眾們對她報以熱烈的掌聲。從她身上,大家看見了真正的智慧,是活出愛的樣子。

末日如無常 愛要勇敢表達
當晚壓軸嘉賓,是萬眾期待的歌手萬芳。作為見面禮,她一出場就帶來了《人間有愛》和《讓愛傳出去》。
久違的萬芳,依然那麼有親和力和魅力。2005年她因《大愛之夜》與大家結緣,這次重逢再見,遇到志工熱情的問候,她心頭有一股有回到家的喜悅。
與觀眾交流時,她感性提及《人間有愛》是她喜歡的作品。當年1999年台灣地震,證嚴上人承擔了50多間學校希望工程的大任,為了盡快完成使命,大家開始到很多地方募款。而第一次參與慈濟活動的她,看到志工表演手語時,心中的柔軟和謙卑被觸動,不知不覺間淚流滿面。
手語,是不說話的愛,她帶動大家一起以手語演繹《讓愛傳出去》,場面溫馨而感動。旋律在空中迴蕩,彷如滿滿的祝福,柔聲告訴大家,人生沒有過不去的苦。
第三首歌,是萬芳以自己作詞的歌曲《原來我們都是愛著》來送給大家。這首歌的背後,有一段小故事,她分享到,2012年時有一個世界末日的說法,當時她就想,如果那日來了,她不想與父母留有遺憾。
原來小時候被爸爸呵護長大的萬芳,在成長期時與父母越來越疏離。曾經,爸爸教她寫字、為她煮鹹稀飯的大手那麼溫暖,是她人生中最珍貴的記憶,為什麼大家後來都不再親密如斯了呢?
世界末日的說法啟發了她的反芻,她決定要做關係修補,於是就主動練習擁抱。
「上一輩的父母都不太懂得用肢體語言表達愛,我還記得第一次抱媽媽的時候,她的身體是僵直的,也不懂回抱,但在我重複地練習下,她現在已經會主動來擁抱我了。」
幸福需要修煉,珍惜和勇氣是第一要訣,萬芳最後也藉著這首歌,鼓勵大家試著重做父母懷中的小寶貝,在來得及的時候,把愛說出來。

看見大愛 了解慈濟 認識阿明 人生越來越光明
大愛電視知名主持人阿明,一出場就向大家輸出妙語連珠,逗得大家心花開。阿明兩個月前不小心扭傷右腳,至今仍裹著腳,出入需依靠輪椅,儘管如此,他還是不落單,堅持跟著團隊出行,只希望能與大家因愛而相遇,因愛而化解障礙。
阿明這次前來,肩負推廣《大愛之友》的使命,在網絡科技快速發展的趨勢下,大愛電視也應時勢需求,讓大家可以用手機觀看大愛節目。
「隨機應變才能跟上時代,像以前出門都用現金,之後慢慢就變成信用卡了,現在的手機也變成了支付。但是大愛電視看到的不是危機,而是良機。」
當指尖取代遙控器,大愛電視將善的傳播化為瞬息之舉——這不是科技的妥協,而是慈悲的進化。
阿明期望大家一指就能傳遍善,就如剛剛分享得到善啟發的陳淑鑾老菩薩所說,因為看了大愛電視而創造了不同的人生價值,他希望大家也能像她一樣,得到不同的心靈補給。
「請大家把手機拿起來,馬上掃描,就可以看到大愛電視多樣化的內容。過去不離不棄叫夫妻,現在不離不棄叫手機,一機在手,天長地久,機不在手,魂都沒有。」逗趣的阿明,一語道出了手機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讓大家不禁會心一笑。
果然是看見阿明,認識阿明,人生會越來越光明。

大愛電視改變了他們
大愛節目,不只是感動人心,它更有一股悄悄改變生命的力量。
79歲的蔡金藹,10幾年前就喜歡看大愛電視的節目,遇到愛看的電視劇,她還買了卡帶收藏。後來家裡裝了機上盒,她就開始觀看不同類型節目,如《大愛醫生館》、《現代心素派》、《人間菩提》等等。
網絡時代來臨,她也換了智能電視。這些年來,大愛電視給了她滿滿的心靈滋養,也陪伴她渡過一段喪夫之痛的抑鬱時光。
「一年多前,我因丈夫離世而難過得走不出來,也不想面對人群。當時我以觀看大愛台來轉移心情,才慢慢走出傷痛。我最喜歡看大愛劇場,真實又感動,可以從人物身上學到很多人生智慧,最可貴的是節目內容都揚善隱惡,散播正能量,讓深陷低谷的我看到希望。」
42歲的陳科壯,去年因腎衰竭而開始在吉打慈濟洗腎中心洗腎,在進行透析治療的4小時裡,他觀看大愛台打發時間,不想看著看著,他的負面想法慢慢減少了,不只改變了面對病況的心態,現在的他還能說好話和幫助他人。
原來剛開始時,他無法接受需要洗腎的事實,不想見人的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任由悲傷沒頂。觀看大愛台後,聽證嚴上人開示、從新聞上看見各地發生的災難,還有跟著醫療志工去家訪,他才意識到這世上還有更苦的人,於是他開始轉念。
近期,他還因為跟著《大愛真健康》的節目學習健康操,進而改善了身體情況。
「我之前常暈倒,精神也不好,後來跟著《大愛真健康》做健康操,動動手腳和去散步,漸漸地洗腎較順利了。這方面,大愛節目真的幫了我很多。」

75歲的志工沈水仙,也是大愛電視的擁躉,平日在家,她一邊開著大愛電視,一邊剪白紙做環保,喜歡聽上人開示的她,最喜歡看《人間菩提》。
上人的智慧曾為她撥開迷霧,即大約8年前的一天,她聽到上人提到:「有個穿金戴銀的人時常擔心被打槍,特地僱了保鏢保護,徒增煩惱。」看著上人說這故事,她突然醒覺,原來她平時愛護的東西是煩惱啊!
早年沈水仙有買黃金存錢的習慣,但每當出遠門時,就不放心擱在家裡,總要拿去親戚家寄放。
「本來這些金飾是想要留給孩子,但聽完這故事後,覺得放在身邊始終很掛礙,最後還是拿去賣掉,把錢捐給慈濟。」把煩惱轉化為功德的她,笑著說道。

民眾陳石福,之前沒有看過大愛台,他今晚是因為受志工的邀約而前來,沒想到現場聽到大愛台同仁介紹,才知道大愛電視所製作的戲劇這麼精彩。
「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來呈現,可以讓大家從角色裡看到真實的人生和不同經歷下的生活面貌,這種堅持和真誠令我非常感動。」
他決定回家後向媽媽和身邊人分享這些故事,一起成為大愛台的觀眾,認識人性的真善美。

大愛不劇終 從喧囂中找到自己
兩個小時的《大愛之夜》,最後在萬芳和陳素瑄的聯同獻唱《大愛讓世界亮起來》中,走入尾聲。慈濟吉打分會副執行長鄧秋興、志工代表和台灣慈濟人文志業同仁,上台向大家鞠躬道感恩,為這場相聚,劃下圓滿句號。
27年來的精良制作,大愛電視通過戲劇角色、新聞時事、健康醫療、人文藝術等不同節目內容,構建一座橋,走向觀眾的心靈。
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留歷史,為慈濟立經藏,在奔騰的時代浪潮,做一脈清流,滋養世間心蓮萬蕊。
「描繪真實人生 膚慰人間疾苦 啟發善良的心靈 跟隨菩薩的腳步 創造美麗境界 傳遞大愛到世界各處……」
愛善隨著旋律飛揚,歌詞串成朵朵青蓮,今夜,我們在喧囂中照見自己,與不朽的美好再度相逢。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