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2月06日】為集分身 三變土田

Community:
Branch:

「諸佛為以方便力,化處有緣之眾生,分身於十方說法,而現是成佛之相。法華經見寶塔品,為集釋迦如來之分身,說三變土田。」

「諸佛為以方便力,化處有緣之眾生」。我們不是一直說過了,釋迦牟尼佛,或者是過去諸佛,同樣的,佛佛道同,累生世,無量劫以來,都是為天下眾生,為了眾生一念無明,生死輪迴六道,要如何來救拔眾生?眾生剛強難調伏,儘管佛陀用盡了心機,真正能體會佛心,了解佛所說法,到底有多少?但是諸佛不放棄,還是循循善誘,這就是諸佛菩薩慈悲度化眾生,就要用種種方便法這樣來度化。因為眾生苦難無邊際,各人都有各人不同的苦,有的是心靈的苦,有的是現實上環境的苦,不論是身或心,這個苦真的是無法數計。所以「諸佛為以方便力」,所以來「化處有緣之眾生」,也不是一個人有辦法做得到,佛陀的方便法,人人去做,很多人去化度,共同一心,共同一個志願,能夠同時在人間中,這樣去度化眾生。

「分身十方說法,而現成佛之相」。其實,分身,這麼多天來一直一直向大家說,這是一個譬喻,那就是法,真實的法是無形相,是在我們的觀念裡,人人同一念慈悲,人人同一分的念力,所以共同為天下眾生付出,是共為一心,共為一理,人人本具真如,人人本具佛性,佛性就是真理。這是我們常常說過了,只要同一念心,在不同的地方,共同的道理、心理,去為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苦難眾生去付出,這叫做分身。是同一個道理,也用我們的相,人相、眾生相。

人相,就像我們最近(二0一六年) ,感動人的事情很多,最近就有二十個國家(地區),近七百位人醫聯誼會(國際慈濟人醫年會),每年這個時候,就是農曆的中秋,八月中秋,二十年來,年年都是在這個時候,大家會合回來,共聚在花蓮,很感恩,感恩長年累月在僑居地,不同的國家,不論是在南方、在西方、在北方、在東方,四維、四方的大醫王,有藥師,有醫技,有護理等等,大家合心一同,在不同國家,為當地苦難眾生,無私大愛的付出,這是長年累月啊。想,這不就是因緣嗎?這不就是有志一同,共同一心,那就是佛心啊!

佛的心大慈悲,憐憫眾生,不忍眾生受苦難,他們同一個心,分布在不同的國家去付出,這就像分身十方,每年共同回歸一處,在這個時候。不畏颱風天,好幾年來都是剛好遇到颱風天,去年也是啊!好幾年來,回憶,卻是人人還是歡喜的心,道心不退,這分的佛心師志,遍布在這麼多的國家裡。也應該要感恩地主隊,臺灣,每年的這個時候,臺灣就有一大群人,他們要規畫,他們要預備、要集合,預備的,颱風若來,這些人要回來提前準備,工作人員都是與國外回來的人,差不多是對等比,將近七百位的大醫王回來,就要有將近七百位,或者是與在地合起來,要超過七八百人,來共同付出。有的準備要回來花蓮,又要再預備對等的人力,要在臺北,在那個地方要接應。

所以像現在,大家回去了,現在在桃園還有將近四百人在那個地方,也就要有這一大群地主隊在那裡接應。昨天、今天和明天,一定要照顧到他們各人上飛機,各個安全回到他們的國家裡。這就是臺灣一群的菩薩,也是這樣,大愛,用心接,應接,不論是生活組,不論是機動組。聽到下雨,颱風,要回去休息的,要來上課的,要去用餐的,我們慈誠隊就是要這樣很用心,不要讓人家路難走,踩到水,就要趕緊用棧板去鋪,鋪出了一條,讓他們的腳不會溼了,這樣從靜思堂到餐廳去。聽到捨不得他們淋到雨,人人撐著雨傘,就像接籠一樣,捨不得讓大家淋到雨。聽,聽到大家這樣分享,互相的感動,我也是很感恩。不論是從國外歸來,或者是國內來應接,來接待的,這全都是每年人醫聯誼,能看到團隊共同一心,這不就是全都分身,共同一心來迎接這從四方八達,歸來的菩薩,也是一心啊!

現在在講〈見寶塔品〉,這一段經文,很剛好是這個境界現前,這個形象不就是分身十方,同一個法,同一種的法,同一種心志,共聚回來的時刻嗎?這就像分身的相,這種真理,接受真理,在不同的國度裡,是用共同的一個法,這樣為天下苦難眾生付出。這就是《法華經》,<見寶塔品>的意義,就是佛陀的教法遍布天下,遍布四方八達,全都是用同一種的法。

寶塔,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了,就是六度萬行,福慧萬行,福萬行、慧萬行,所以有六度萬行,這樣與這〈見寶塔品〉,這不就是慈濟人,平時這樣在付出,行六度,福慧雙修二萬行,這樣在平時每一個國家裡,現在共同會集,正好在這個時候。

諸佛為以方便力
化處有緣之眾生
分身於十方說法
而現是成佛之相
法華經見寶塔品
為集釋迦如來
之分身
說三變土田

「為集釋迦如來之分身」。因為釋迦佛他的真理,他的道理,已經分布在這麼開闊的地方,每一個國家已經都有分布出去,分布出去這麼多人接受,依照這個法這樣落實在人間,這個時間要共會集過來,在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國土裡,那就要「三變土田」,要化穢土為淨土,將所有的山河大地,成為一片的淨土,為了要迎接來的人很多,就是田園福田,也要成為菩薩雲集的地方,所以要三變。

釋迦如來之
十方分身佛
各將一菩薩
為供養多寶塔
來靈鷲山時
釋迦如來以神力
三變穢土而為淨土
初變娑婆一世界
次變二百萬億
那由他之國
後更變二百萬億
那由他之國為淨土
依此謂之三變土田

這是「釋迦如來十方分身佛,各將一菩薩,為供養多寶佛塔,來靈鷲山時」。這已經大家共聚,所分身的諸佛全都會集,來到靈山會,靈山會就是佛陀說《法華經》的地方,《法華經》就是,教菩薩法的道場。所以,十方諸佛來時,就是每一尊佛,有一尊菩薩隨佛同時來,回歸到靈山會來了。這是《法華經.見寶塔品》,經文的意,就是解釋它的意境,經文的意涵。「釋迦如來以神力,三變穢土而為淨土」。娑婆世界是一個很複雜的世界,但是,四方八達,大家會集來的志同道合,就沒有那種污穢的心,沒有雜念。幾天前我們也說過了,這就是表示我們的心地,「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每一個人的心都有靈山的道場,每一個人都有接受到佛教化的菩薩道,所以這個菩薩道,是在靈山會來完成的,所以大家回歸靈山會來,就是靈山的道場。已經在靈鷲山。

所以說「初變娑婆一世界,次變二百萬億那由他之國」。就是很多很多的國家,不是只有娑婆世界這個國家,還有很多很多的國家,無法算計,大概用「二百萬億那由他」,就是無法算計,叫做「那由他」,很多的國土。後變,再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之國為淨土。意思就是說,將娑婆世界;娑婆世界,過去也向大家解釋過,是叫做「五趣雜居地」,善惡混合在這娑婆世界。佛陀變娑婆世界,這五趣雜居,成為四聖淨土,就是聽法的地方,就是清淨的地方。又再變,不只是在我們凡夫境地,初乘與菩薩,我們應該還要再,菩薩的境界再更廣,所以有很寬很長。不是只有臺灣,還有很多的國家,也會回到臺灣來,這是以我們臺灣來譬喻。

在佛的心靈境界來譬喻,是超越我們的娑婆世界,超越了凡夫的世界,所以初變、二變,再後變,這叫做三變。就是變成了佛的淨土,就是人人的心都已經沒有邪思、惡念,大家的心都很單純,共為一心,那就是佛心、菩薩心,這就是叫做三變。現在大家已經歸於佛菩薩心地,所以叫做「後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那由他」就是無量數的意思,無量數的國土全都稱為作淨土,已經變為淨土了,這就是「三變」。有初變、再變、後變,一一不斷,從小乘、中乘,已經人人發為大乘心,這叫做三變。

前面的經文這麼說:「爾時,諸佛各於此座結跏趺坐。」

爾時
諸佛各於此座
結跏趺坐
如是展轉
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而於釋迦牟尼佛
一方所分身
猶故未盡
《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大家都已經前前後後回來了,也就是各人就位了。這就是昨天說過的,法,將它歸位回來了。所以「如是展轉」,一方是這樣,四方、四維全都一樣,這樣展轉,「遍滿三千大千世界」。這也解釋過了,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三種的「千」合起來叫做「三千大千世界」。這就是「釋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猶故未盡」。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所化,將這個道理開闊在無量無數,無法算計,心靈世界所化的很多,這還沒有完,一直來一直來,靈鷲山,娑婆世界無法容納。

接下來這段經文再這麼說:「時釋迦牟尼佛,欲容受所分身諸佛故,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皆令清淨。」

時釋迦牟尼佛
欲容受
所分身諸佛故
八方各更變
二百萬億那由他國
皆令清淨
《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這是釋迦佛,他為了要容納,這麼多這麼多人,無法可算數的國土的分身佛。光是化娑婆世界還不夠,他還要再化更多的世界成為淨土,來容納這四維八達分身佛,這就是為了要這麼多人,到達有地方安座。

時釋迦牟尼佛
欲容受
所分身諸佛故:
為欲安座容納諸佛

就像好幾天來,(花蓮)靜思堂很忙,為了要容納千多人。寮房就要趕緊整理,夠不夠呢?要容納大家要開會的地方,環境等等,好幾天的時間,大家都是共同一心,哪裡要清掃,清理得很乾淨,相信來的人,大家所看到的環境都很乾淨。這就像在變穢土為淨土,哪個地方有灰塵,就要清理得很乾淨;所要睡的地方,寢具、臥具、要蓋的被褥等等,都要經過洗過,要經過再填裝過,這就是要安置大家,來了就有位置,這就是這樣同樣的道理。

一佛化境
一方所分之身
坐猶未盡
十方分身
森森雲來
不得不更變

「一佛化境」。這就是一個空間,每一個人就是這樣同一個地方,就是很多人要將這個環境,全都要清掃,所以如一佛的化境。娑婆世界,他方的人要來,所以一方所分之身,那就是坐猶未盡。同樣這個空間,本來在台北,除了花蓮這個空間,清理得這麼乾淨,臺北也有準備三個地方(板橋、三重、蘆洲靜思堂),也準備得很乾淨,萬一颱風,若是先到的人,從國外回來,來到臺北,車子不通,他方菩薩無法回到花蓮。所以他們就要準備,在臺北三個地點,準備要安置他方菩薩、大醫王,他們要在臺北讓他們連線,在那個地方,大家共同在那裡,安全,也能共同分享,這就是他們在準備的工作。

娑婆世界,就要準備讓人人回來,有足夠空間,大家能很安全舒適,所以說,「一佛化境」,也是為分身佛,來的人很多,未盡,無量。「十方分身,森森雲來」,就是這樣,大家雲來集,很多很多,就好像菩提林,這樣很多雲集。那就是「不得不更變」。就像這樣,他方的菩薩這麼多來,臺北的道場無法那麼大,分三個地方,也要容納這麼多人來,共同一項目的,那就是要回來互相分享。所以,共一個道理,但是不同的地方,就要讓大家有辦法容納,這是今年很特別,要多很多人,準備花蓮共聚一處,準備台北三個地方,預備著,能在那個地方,也能連線這樣共同分享。這同樣的道理,就是分有四方。桃園呢,他們也要準備,準備來的時候接,住在桃園,回去時也要接,接在桃園,這就是雖然在這個娑婆世界,要來迎接無量數的,大醫王菩薩回來,也就要這樣,這一方就要這樣來準備。

所以說,「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就是要這樣準備,所以「皆令清淨」。

八方各更變
二百萬億那由他國
皆令清淨:
言八方者
此曰橫遍
八方:
東西南北四維
娑婆外八方
但變四方
及以四維
不含上下
二百萬億
八方皆然
總成一千六百萬億
三千世界

「言八方」,這就是四方八達,叫做「八方」。「此曰橫遍」,就是在這個空間裡。「八方」就是表示東西南北,還有四維,共稱為八方。這個八方就是在娑婆世界外。所以「但變四方,及以四維」,還不含上下。我們現在只有說橫的,寶塔呈現出來有橫有直,所以說橫,就是普遍的土地上,就是不含上下,光是在平面就有這麼多了。

所以,「二百萬億,八方皆然」。每一個地方,每一位分身佛,都已經共佛心,回到你們的國家,還是繼續一生無量在救度眾生,實在是無量。所以「總成一千六百萬億,三千世界」,這一千六百萬億三千世界,這是表示小乘,從聲聞開始,或者是緣覺,到菩薩,這叫做三千,這三千大千世界。這二百萬億,那就是四方、四維,這樣叫做八方;八方會合起來,那就是有一千六百萬億。你們數字去算算看,一方就有二百萬億,八方,所以就是有一千六百萬億,三千世界。這是包含,意思就是說,從小乘化為中乘、大乘,共同行菩薩道。我們《法華經》就是這樣,不斷一直進步,從聲聞、緣覺,現在已經開方便,現真實相,共同只有一個佛心,就是已經共同向佛乘來了,所以共同三千世界為一世界,就是這樣共同。

這裡面經文再說:「無有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又移諸天人置於他土。」

無有地獄 餓鬼
畜生及阿修羅
又移諸天人
置於他土

沒有地獄、餓鬼、畜生;諸天人,也已經移往其他地方去了。所以光說平的就有這樣,總而言之,這就是表示法。地獄、餓鬼、畜生,已經將它除外去了。

無有地獄、餓鬼、
畜生、及阿修羅:
以清淨故
無四惡道

所以說無,無有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這是四惡道,這清淨,完全清淨。所以說「無四惡道」,人道還有佛心,天道也是善,所以這就是二善道,其他的四惡道除外,二善道還在人間,是清淨。人間完全向大乘道,所以唯留大乘道在人間。

阿修羅,我們一般知道阿修羅有修天福,但是沒有修天德。所以阿修羅是梵語,翻成我們的意思,就是無端正。

阿修羅:
又言無端正
或言非天
此道或居海岸、海底
或居半須彌山巖窟
宮殿嚴飾
懷猜忌心
常好鬥戰
是名阿修羅道
六道之一
多由瞋、慢、疑
三個原因而投生

阿修羅長得很醜,脾氣也差,人也醜,但是阿修羅女卻很美。所以男醜陋,女就是很端正。但是,阿修羅就是譯作無端正,他就是很醜陋。或者是稱非天。雖然他享福,但是不是生在天,阿修羅道屬在哪裡呢?他所屬的就是海邊,在海岸邊,或者是在海底的深處,所居的在須彌的周圍,須彌山的周圍,在巖窟裡,他的遍居就是這樣。因為須彌山是從深處地底,這樣出來的,所以這是阿修羅所住的地方。

他有福,他也是享受天福,所以他有宮殿嚴飾,但是他的心性就是暴躁,就是猜疑,這個心,就是懷疑心很多。善的,他接受不進去,對善的人,他也是有懷疑,對善法也有懷疑,這叫做阿修羅。所以他的心,懷疑重,所以動不動就好鬥戰,就是很愛戰,愛戰爭。人間造成了很多苦難,而這些造成苦難這些人,都是很有力的人。古時候《梁皇懺》就這麼說,國王一怒,「伏屍萬里」。同樣的道理,都是很有力量的人,那個心若一動怒,那就是造很大的禍端。阿修羅類,他的心就是猜疑,好鬥戰,所以人類不得平安,就是阿修羅。

偏偏他也有力量,他也有福。他就要保持很好的心情,要不然讓他的心一動起來,往惡的,那也是力很大,這叫做阿修羅道。所以,六道之一,在六道中的一道。阿修羅,就是瞋、慢、疑這三個因素合起來,所以生為阿修羅道。這就是在《法華經》裡,有說是六道或者是五道?因為阿修羅是遍布在天,常常與天人鬥爭;遍布在人道,常常造成禍端在人間;遍布在畜生道,畜生有的很兇猛;遍布在地獄道,夜叉,夜叉道,刑罰眾生;或者是餓鬼道,或者是在畜生道等等。在人道、天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都有阿修羅在,阿修羅是遍布五道。

還有,在這段(經)文中,釋迦牟尼佛,為了要滿多寶佛的願,多寶佛塔浮現出來,多寶佛要現身,他的心願就是釋迦牟尼佛,要集所有分身的佛,都共同要來到這個會場裡。所以釋迦佛他為了要容納,這麼多的分身佛,不對機的天人,就將他移開,這是幾天前說的。

又移諸天人
置於他土:
唯留會眾
移餘天人

就是大家要有志一同,才有辦法接受到這樣的法,這麼多的法,要將它集中起來,這圓教要集中起來,那就要志同道合才有辦法能接受。同樣的道理,我們有這麼多的菩薩,從不同的國家來到臺灣,這也就是有志一同,共同的心。怎麼這麼巧合,同樣的道理,但是佛他是用精神,用他的法,將所有宇宙天地,所有的真理都要共聚一處,而我們呢?在人間,將佛陀的真理播送在全球,全球的人,大醫王,大藥王、大菩薩,大……,很多,大家會集這樣來。這就是有體有相。佛陀所說的道理,是無體無相。要集一切法共聚一處,要有共同能接受的人,地獄、餓鬼、畜生,也無法來接受。

所以沒有諸天龍八部,他對行菩薩道還不對機,所以他就移,移諸天人置於他土,所以這會中,這個道理,完全就是要有志一同,來共同接受。所以,愛的力量就是道理,道理是無形無體。佛陀講說的法無處不在,不分在哪裡,任何一個國家,不分方向,四維八達全都能接受,共同佛的教法為一心,一心就能分散在,芸芸苦難中的眾生,去為他們造福,去付出,拔除苦難。在芸芸眾生中,我們能了解,見苦知福,而且在很多煩惱人群中,我們能啟開他的心境,讓他心開意解,取得了智慧。所以,六度,那就是福無量,那就是萬行,智慧無量,也是萬行,所以六度萬行,福慧雙修。這是這段(經)文,說這麼多,其實道理是這樣,所以要能夠去體會這個道理,需要我們人人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