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9月13日】隨其根力所證各異

Community:
Branch:

『佛慈慧施普及教不疲厭,憐念憫視四生如同一子,悲懷五道等同為眾說法,如雨澍山川谿谷等普潤。』

佛陀的慈悲智慧普施眾生,他一生中來人間,別無他事,就是為了教化眾生,所以他教不疲厭。佛陀如四生慈父,也是三界導師,來人間的目的就只為了教化眾生,偏偏眾生剛強,難調難伏,佛陀辛苦啊!苦在眾生,法難以浸潤心地。

接受佛陀的教育,我們要持戒、定、慧。佛陀讓我們知道,人生的苦難來自於集,集了種種過去的習氣,這個習氣於現在再複製,複製著無明煩惱。無明煩惱都是在人、事、物中,不離開人、事、物,這就是我們要好好接受佛陀的教育,我們要戒,戒得防非止惡,預防不對的事情。

我們對事要想好,對的才可做,不對的事不可以做,這樣叫做戒,叫做防非,不對的事情要預防,不要做。若是逆境來時,我們就要提高警覺,要很虔誠,不要一時忍不住就被這逆境拖下去了。

所以我們要知道,惡的境界現前,我們要趕緊停止,這叫做防非止惡,一個『忍』字,海闊天空。這就是我們要修的行,這就是戒,戒能讓我們一生中輕安自在。我們若是戒沒有守好,可能就會自造業,也就自己惹來複製煩惱。過去生的煩惱還未除,現在生在受,我們這輩子豈能再增添煩惱呢?我們還要與人善惡交纏?不必了。善的,我們付出無所求,惡的現前,我們以『忍』一個字,就過去了,若能這樣,這也叫做戒,也是定。

有定才有智慧,有智慧才有辦法堅定道心,有堅定的道心,我們會開闊心胸包容一切。種族不分,宗教不分,我們能這樣包容天下,為天下眾生苦難而付出。這就是要有『佛慈慧施普及教不疲厭』,要有這種開闊的心胸。這種心胸來自於『憐念憫視』,憐憫眾生的苦難,我們看眾生,不忍心他們在受苦,我們看得到,怎麼忍心呢?『四生如同一子』,不論他是誰,我們都把他當作像自己的孩子,我們要讓孩子能夠人生穩定。

『悲懷五道等同為眾生說法』。以悲懷,就如父母心一樣,對五道──天、人、地獄、餓鬼、畜生,這五道等同一個家庭,如一個孩子這樣來指導,為眾生說法。

『如雨澍山川谿谷等普潤』。像雨降下來,雨一直洩下來,有時候看雨在下,都是一條一條,所以『如雨澍山川谿谷』。這樣一下來,再高的山也受到雨水的滋潤;再低的川、谿谷,也能夠得到雨水普潤。

佛法如密雲,眾生的心地很乾燥,善的種子受到無明遮蓋,我們若有充分的水,洗掉無明,滋潤我們的心地,自然我們無所不能,現大神通,救濟眾生。總而言之,這都是菩薩心,無事不成,每一件事情,只要你有心要做,絕對能成功。

前面的經文說,『貴、賤、上、下,持戒、毀戒,威儀具足,及不具足,正見、邪見,利根、鈍根,等雨法雨而無懈倦』。

接下來這段經文,『一切眾生,聞我法者,隨力所受,住於諸地,或處人天,轉輪聖王,釋梵諸王,是小藥草』。

『一切眾生,聞我法者,隨力所受,住於諸地』。也就是說,眾生聽聞佛法,佛所說的教法,就是『隨其根力,住五乘位』。『五乘受解因緣差別,所證各異』。

⊙眾生聞佛所說法者,隨其根力,住五乘位。五乘受解因緣差別,所證各異。

眾生聽佛的教法,就隨他們的根,根器若很大,一聞則解,開始發大心,立弘誓願,行四無量心,這就是菩薩心。所以說,發菩薩心,這種的力量,這樣的根機,若有這種大根機,聽到法,『隨其根力,住五乘位』。五乘位,看你要守於人間造善,將來生天;或者是要守於獨善其身,去除煩惱,就是守於自己解脫;或者是發大心,自利兼利他人,這總共有五乘的方法。

五乘,就是『受解因緣差別』。五乘所接受、所瞭解的因緣有差別。『十善』、『五戒』、『四諦法』、『十二因緣法』、『六波羅密』,總共五乘。依照人的根機來接受這個法,瞭解這個法。因緣,各人的因緣都有差別,所以『所證各異』,各人的環境中所做的事情,所瞭解的,各人都不同。

⊙住於諸地,是指一切眾生得聞佛法,隨自己根機,信解行證,各有不同,而住於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等五乘種性之地。

我們相信的有多少,我們要如何做,要如何身體力行。你若沒有身體力行,絕對無法瞭解。就如風雨飄搖中,或是這種流言蜚語,生出了誹謗的事情很多。那都是不懂、不瞭解,人云亦云,而我們在做的人,加強信心,大家更合心,大家更協力,這就是已經很證悟、瞭解這條菩提道,行菩薩法。大家,有做的人,他就有辦法體會;若是沒做的人,什麼都不知道,就流言蜚語。

『信解行證,各有不同,而住於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等五乘種性之地』。各人所受的不同,隨我們接受的法,要修人間法就要守五戒,要生天的福就要行十善,若是聲聞就是修『四諦法』,緣覺就是修『十二因緣法』,菩薩就是修『六波羅密法』,就是菩薩法。這種『五乘種性各有所住地』。

⊙人及天乘,轉輪聖王,或稱輪王,為世間第一有福之人,於人壽八萬四千歲時出現,統轄四天下。

『或處人天,轉輪聖王』。或者是在人及天乘。在佛經裡常常提到『轉輪聖王』,『轉輪聖王』要出現人間可不容易,必須在人間有大福,要在人壽很長時,人心很善良時,才有轉輪聖王出現人間。所以,轉輪聖王,或簡稱輪王,是世間第一有福之人,在人壽八萬四千歲時,他才會出現。那還要很久。我們現在是在減劫中,人口雖然很多,其實人壽是在減少。看現在,災難偏多。

所以說來,現在是在減劫,一百年少一歲,一百年少一歲,直到人壽十歲,才又一百年增一歲,一百年再增一歲,增到人壽八萬四千歲。你想,時間還有多久,轉輪聖王才能出現人間,來統轄四天下。所以,轉輪聖王出現時,已經是重新的世間了。

轉輪聖王有四種福報。

⊙有四種福報:一、大富,珍寶、財物、田宅等眾多,為天下第一。二、形貌莊嚴端正,具三十二相。三、身體健康無病,安穩快樂。四、壽命長遠,為天下第一。

轉輪聖王出現時,是天下太平,人都是很善良,大家都很安樂,沒有天災,沒有人禍。很令人羨慕吧!我們還要多久才能生在那個時候呢?不過,沒關係,現在是五濁惡世,正是需要菩薩積福之時,所以我們人人造福人群,多聞佛法。

⊙轉輪王出現時,天下太平,人民安樂,沒有天災人禍。此乃由過去生中,多修福業,可惜不修出世慧業,所以能成統治世界有福報之大王,卻不能修行悟道證果。

也是同樣一直在享福而已,沒有修慧業。若是修慧業,他就可以成佛了,就是沒有修慧業,『所以能成統治世界有福報之大王,卻不能修行悟道證果』。這就是轉輪聖王,只修福,不修慧。

⊙以善方便,令其安住十善道中,為大施主,周遍給濟,諸所作業,念佛法僧。

『以善方便,令其安住十善道中』。這就是佛陀所說的福業,安住在十善道中。『為大施主』,生生世世都是當大施主,『周遍給濟,諸所作業,念佛法僧』。他懂得供養佛僧,但是不懂得要如何投入好好來修行。懂得為善,懂得供佛僧,但是沒有將佛法收入自己的心。

⊙釋梵諸王:釋,謂帝釋忉利天主。梵,即梵王色界天主。諸王,及諸餘天王。

『釋梵諸王』。『釋』就是帝釋,就是忉利天主;『梵』就是梵天王,色界的天主;『諸王,及諸餘天王』,就是在欲界、色界所有的王。這叫做『釋梵諸王』,包括三界中所有的王,這些人懂得統治大眾。

⊙人天兩乘,自跡言之,名小藥草。就本為言,彼諸天王,遊三摩提,住心於一境,而不散亂是所修行處。

人天二乘,不論你是什麼王,哪怕是轉輪聖王,『自跡言之,是小藥草』。『跡』就是已經示現在人間,有走過的足跡,這叫做『跡』。我們走過了人間,或者在四生五道中,但是這些有福的人都是在人天道。『名小藥草』,這都是為人間願意去造福的人,叫做小藥草。

『就本為言,彼諸天王,遊三摩地』。『三摩地』就是三昧,『三昧』就是正定,定心,就是『住心於一境』。我們的心住於一境,絕對不被周圍動搖了,對的事情,做就對了,堅定信心。『而不散亂是所修行處』,這就是他們所修行之處,這些諸王,他們全都以造福人間為修行的地方,就是他們在走的這條路。

⊙以上偈頌,明小草受潤,五戒處人道,加勝德處轉輪王,加十善處釋提桓因。

上面的偈頌,是在表明『小草受潤』。這些小藥草接受到雨的滋潤,他所受到的雨量不多,就只是造福業。『五戒處人道』,他們所受的是五戒,就是在人道。『加勝德處轉輪王』,在五戒十善再加強法,造福的範圍,他將來能得轉輪聖王。『加十善處釋提桓因』。

⊙四禪處梵王,人天修戒善四禪八定等法,暫治三惡八苦之病,故喻小草,治時疾而已。

或者是梵天王。梵天王,他到清淨四禪處,這種梵天。梵天,就已經沒有凡間的欲念,不過,還是獨善其身。這種『人天修戒、善、四禪八定等法』,這就是『暫治三惡八苦之病』。我們人間有八苦,三惡道很苦,若能修這樣的人天福,也同樣不會墮入惡道去,因此叫做『小藥草』。『治時疾而已』,治於短暫,我們的人間。

其實人間,時間實在很短,大家都說:『我老了再去學佛』。能活到老嗎?也不知道啊,人生無常。總而言之,人間,我們要把握機會,雖然人天福報大,其實時間也是短暫。這些法,人間法,只不過是『暫治三惡八苦之病』,這就是喻小藥草。其實,他所治的是『時疾』,就是時代的疾病。時代,我們現在的時代是五濁惡世,人的心理都開始有病了。所以各位,用心啊,我們要好好的今生此世要自度,才能真正法入心。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