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說忍辱得離諸瞋恚,說精進得具諸功德,說禪定得息諸散亂,
『說忍辱得離諸瞋恚,說精進得具諸功德,說禪定得息諸散亂,我們人人的心都有無明、很多煩惱,這塵沙無明煩惱實在無法計算,
修行的功夫不是只有忍就好,還要精進。將法度入心來,瞭解了,
『說禪定得息諸散亂』。禪定,就是『思惟修』。
我們的心不起煩惱,淡定下來,事情都覺得很清淡,沒什麼好生氣,
前面經文,『若有菩薩,於是眾中,能一心聽,諸佛實法,
佛陀來人間,就是要讓人人體會本具佛性。他用種種方法,
『諸佛世尊,雖以方便』,每一尊佛出現人間都是用種種方便法,『
接下來經說,『若人小智,深著愛欲,為此等故,說於苦諦。
就是說,佛陀過去用方便法,施權教,用小法來教導眾生,
⊙若人小智,深著愛欲:施教以小法,是因根機之自小智不堪受大。
因為他評估這些人,能堪得受大法了嗎?立刻讓他知道『你能成佛』
所以表明這是『小根障重』,因為小根機的人,自己會障礙重重,
⊙表明小根障重不受大法,不知愛欲榮華不可常保,故云深著愛欲。
這種『小根障重不受大法』,因為他不知道愛欲榮華不是永遠的。
這種小根機的人只看眼前,他沒有想遠一點,看不開,
⊙為此等故,說於苦諦:為令眾生明了苦諦,佛慈回入娑婆,
接下來經文就說,『為此等故,說於苦諦』。就是因為有這樣的人,
佛陀不是只有這一生面對著芸芸眾生,重複重複一直在講苦。
迴入娑婆,為了什麼?只為這些人。這些是什麼人?就是著欲的人,
⊙苦諦:四諦之一。三界生死之果報,畢竟苦患,無有安樂。
讓我們知道三界最終還是苦,若不脫離三界,畢竟還是苦。
⊙以眾生流轉愛欲海,是以苦受逼迫為義,諦以真實不虛。
『諦』就是真理,真實不虛。佛陀說苦諦,一點都不虛妄,
⊙眾生心喜:稱其本習,本厭生死,自求涅槃。今聞出離,
『眾生心喜,得未曾有。佛陀所說的法,我們若是相信,
有些人本來就厭生死,停滯在追求涅槃,獨善其身。佛說一乘法,
⊙謂數習宿世善惡氣分,感於果報。如往世修善勝故,
『數習宿世善惡氣分』,我們不只今生此世有習氣。其實,
我們過去有善的習氣,有惡的習氣,
我們有數習宿世善惡,這個習氣,不斷在我們的生活中,『
『往世修善勝』,過去生修善業比較多,
⊙佛說苦諦,真實無異:以佛說苦真實無異也,無異即不假,如《
『佛說苦諦,真實無異』。現在釋迦佛所說的,佛佛道同,
既然這麼苦,我們有辦法脫離這個苦,辦法就是要懂得布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