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以佛覺為己心志,以自心為佛慈懷,自覺度他立弘願,
『以佛覺為己心志,以自心為佛慈懷,自覺度他立弘願,學佛,就是要『以佛心為己心』,常常都是這樣說。佛心,
佛陀覺悟的境界是這麼的靜寂清澄,在人群中,佛陀沒有什麼是得、
學佛就是想要成佛,我們現在是『做中學』,學就要精進,要『
佛陀視眾生如一子,對所有『四生』都是『慈悲等觀』,
我們不只要自覺,還希望天下人人都與佛陀一樣,心很遼闊,
用心,要用到什麼程度?縝緻思惟。時時用很縝密的心,好好思惟『
看看現在科技證明了佛陀的智慧。佛教的經典處處能看到佛說,
在二0一0年,新加坡有一位很年輕的媽媽,孩子正好入小學而已。
雖然在新加坡有配對到二個人,這二個人卻不願意捐。
這家醫院告訴她還有臺灣,就向臺灣求援。臺灣『慈濟骨髓資料庫』
捐髓的人在臺灣,受髓的人在新加坡,就這樣隔空有辦法救人,
這是二千多年前佛陀的智慧,那麼的縝密,在二千多年後的現在,
總而言之,既然學佛、立弘誓願,還要我們的心非常精細思惟。『
⊙『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著,
前面的經文我們讀過,佛是『四生慈父』,將三界之內『四生』
『你們若不快出來,會拿不到。不要來不及,拿不到就會後悔。』
經文再說,『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
大家趕快出來,你看外面有羊拖車、鹿拖車、牛拖車。
⊙說牛車,牛壯車大可載物量多,所以欣喜喻上根。說羊車、
用這樣來誘引,意思是說,牛與羊、鹿比較,
若說羊車或鹿車比較小,那都是好玩,是『所以欣著』,
所以現在全都在火宅外面,大家可以去遊戲了,
佛陀希望人人能夠脫離三界,化欲念的心為無私的大愛。若能如此,
⊙佛之本意,唯一實乘,原無有若二、若三之乘,
『佛陀之本意,唯一實乘』。佛陀的心懷、佛陀的本意,
這是佛陀希望教化眾生人人能夠打開的智慧之門,
『若二、若三之乘』是投眾生的所好。『而眾生因欣於三乘之故,
其實,真正的證果是要行菩薩道,體會佛的心境慈懷,
⊙如修禪定者,貪於禪味之樂。研教義者,著於勝妙之文字相。
修禪定的人,貪於禪味之樂,研究教義的人,是貪著在勝妙文字相,
⊙殊不知,此乃如來欲令眾生由是應機受教,令其出於生死,
『殊不知』,他不知道,『此乃是如來欲令眾生由是應機受教』,
⊙三車之喻,亦復如是,牛車喻大乘,即求證根本法性,成後得智,
三車的譬喻是用牛車譬喻大乘,求證根本的法性,
前面講過,『一切種智』是佛智,就是我們真如的本性。
⊙車之體,即後得智也。
『車之體』,牛很壯,車的體積又很大,這叫做『後得智』。
接下來經文說,『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與汝』,
⊙二乘眾生,以未證法性故,不能得此車,但已聞牛車之名相,
上根機者,因為他要承擔如來的志業,所以他早就脫離了火宅,
『不能得此車』。沒有辦法,自己也知道,
『但已聞牛車之名相』。只是聽到有這個大乘,
『可由是求而得之耳』。不論現在是緣覺或聲聞,時間久了,
總而言之,佛法奧妙,我們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