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30_慈济列车 槟城师范学院学子参访慈济志业体

Community: myeducationmission
Branch: 馬來西亞分會

2025年8月30日,来自槟城师范学院的17位学生与5位陪伴志工,从环保教育站、教育中心、静思堂到洗肾中心,这“慈济列车”的半日行程,不仅拓宽了学子们的视野,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善与爱的种子。

第一站:Sri Nibong环保站 · 化废为宝的智慧
参访首站来到Sri Nibong环保站,由Alan师兄亲切接待。许多学生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塑料也能回收”,而修复电器、书籍领养等举措,更让资源循环与慈善事业紧密相连。

“原来塑料是可以回收的……分类细到连一张纸是否纯白都要区分。”学生江彦皞受访时仍难掩惊讶。在Sri Nibong环保站,每月有超过六千本书流通,而“领养一本书只需六块半”的做法,更让许多学生直呼震撼。学生卢泯逢也提到,一位开朗的老志工边整理报纸边热情招呼,“她看了大爱台后决定来做志工,那种阳光,真的会感染人。”

环保站将回收塑料细致分类,甚至将废弃油品制成可用的肥皂。环保站里用回收材料打造的鱼池、菜圃,处处体现着“珍惜资源、化废为宝”的实践智慧。

第二站:教育中心 · 生命故事的共鸣
上午10点,一行人抵达教育中心。陈慈芊主任以师范校友的身份,分享了自己因感悟无常而选择投身慈济的心路历程。她的真情讲述跨越二十三年时光,印证了“生命无常心坚定,春风化雨教育路”。

“听了慈芊主任的分享,我很受触动。”卢泯逢说道。慈芊主任以学姊身份分享自己因体悟生命无常,从师范毕业后选择投身慈济教育志业。而慈济幼儿园与安心班的张丽婷园长分享到“三个家”的概念——自己的家、大家的家、心灵的家,让许多来自外州的师范生产生共鸣。“教育是改变人生的捷径,”江彦皞坚定地说,“慈济为清寒孩子提供免费补习,还去做家访,是真的在陪伴家庭一起改变。”

第三站:静思堂 · 历史与精神的交融
静思堂的庄严氛围让学生们肃然起敬。许多人是初次到访,通过展板深入了解慈济四大志业——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其中,“竹筒岁月”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大家:无论贫富,每人每日存五毛钱,也能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学生们纷纷请领竹筒,愿将这份精神带入未来教学生涯。
“五毛钱也可以救人。”陈静思在参观静思堂后请领了一个竹筒,她坦言现在多用电子支付,但以后有机会一定会用现金持续捐款。
看到由四千多张志工服务照片拼成的佛像,江彦皞感慨地说:“那一刻,我真的被感动到。原来慈济人24小时不间断的一直在为这些人民付出,不求回报那种。他就是一直在关爱着大家,关爱着全球的人”

第四站:洗肾中心 · 医疗与人文的温暖
中午12点半,洗肾中心的参访让学生们直面生命的坚韧与脆弱。看到洗肾所用的针具,许多学生惊讶不已,踊跃提问。志工耐心讲解,并鼓励未来成为教师的他们带学生前来参观,提高对健康管理的意识。虽未直接见到患者,但通过影片,大家深切感受到病友的艰辛与慈济医疗服务的温暖。

“虽然没见到患者,但光看影片就觉得很不易……幸好有慈济的帮助。”陈静思说。

温馨交流与未来期许
行程结束后,执行长郭济缘师兄款待师生午餐。素食美味、轻松交流,为半日参画下圆满句点。学生们分享心得时纷纷表示,未来成为教师后,将带学生走进慈济,传递环保、医疗与人文关怀的价值。陈静思表示“尤其是环保站和洗肾中心,可以教孩子珍惜资源、重视健康。”卢泯逢也强调,慈济不仅提供物质帮助,更传递心理上的关怀,“这才是教育最需要的爱。”

半天的慈济列车之旅,让未来的老师们看到慈济四大志业的精神与力量。相信这份感动,将化作教育路上的春风细雨,陪伴更多孩子成长。

摄影:邱势评
录影:张珈瑄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