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3_慈济師資培訓營

Community: mycharitymission
Branch: 馬來西亞分會

一場別開生面的師資培訓營在檳城、北海、吉打、新山等地區的慈濟教職員、志工與幼教講師間掀起熱潮。為期兩天的活動主題聚焦「把永續發展(SDG)與人文教育注入教學」,期望透過理念與實務結合,為教育帶來溫暖與深度。

由黃素文博士開場指出,SDG 提供的不只是教學框架,更是一條方向明確的道路。他感性地分享:「SDG 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框架,讓我們在教學上有方向,也讓我們知道,除了自己以外,世界上還有許多教育者和相關機構正在為相同目標努力,這讓我們更有信心,肯定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

這段話不僅為整場培訓奠定了精神基調,也提醒教師:從國際共識中汲取力量,將永續理念具體應用在課堂中。

接著,胡美智教授闡述靜思語在人文教育中的角色。他說,靜思語是一種帶有「溫度」的語言,不僅能提升師生間的情感連結,還蘊含感恩、尊重、愛等價值,使我們更能理解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並看見不同族群的需要。

靜思語不只是詞句,而是一種透過言語傳遞情感與價值的方式,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心靈橋樑」。

在管理層面,陳澤卻博士強調了「全人照顧」的概念。不僅要顧及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同時也要關注教師的教學體驗和工作環境。他認為,教育不只是課堂上的教學,也包含了校園管理、身心環境與團隊支持,必須有專責人員來維繫這整體系統的運作。

胡美智教授再次回到團隊的重要性,他以一句簡潔卻深刻的話總結:「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這句話提醒在場教師:教育不是孤軍奮戰,而是透過合作與互助、共識與分工,才能創造更持久而深刻的影響。

唐婉君與陳儀雯兩位老師代表發言,表達了她們的真實感受。她們坦言:

身為教師,我們常常很忙,常常會忘記初心,有時甚至把工作視為理所當然。但經過這兩天的培訓,我重新看見自己的熱誠。

這番話道出了許多教育者的心聲:教學之路雖充滿挑戰,但正是透過不斷提醒與自我提醒,才能保持熱忱與使命感。

這場兩天的培訓營不僅為教師提供了融入 SDG 與靜思語的工具與實踐,也喚醒了大家對教學「溫度與使命」的認識。與會教師無不表示,「薪火相傳、以教育影響生命」將成為他們日後教學的座右銘。

他們期許,將所學帶回課堂,讓更多「幼苗」茁壯於慈悲與智慧的養分中,共同為建構更具人文關懷的社會盡一份心力。

活動:慈济師資培訓營
地点:槟城慈济教育中心
日期:2025年6月3日-4日
采访撰文:楊騏駿 張偉楓
攝影:颜文煌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