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05月22日】求法養慧 化緣度眾

Community:
Branch:


看到現代小朋友,因為父母過於溺愛,導致有些孩子六、七歲了還不會自己綁鞋帶、扣扣子,做人的基本功能都消失掉了。證嚴上人開示,我們應該讓孩子從小就懂得自理、明白做人的道理,否則一旦孩子的自理能力盡失,將來要如何生活?攝影者:莊慧貞

【證嚴上人5月22日志工早會開示】 
「看到兩極化的親子之情在人世間,孝順是人人本應具有、一定要有的,這才是真正的人生啊!可是現在,人們對於從孩子生下來,如何給他那種教育環境,好像是放掉了、秩序也亂掉了。未來不知道會變成怎麼樣的人類世界,這樣下去,將來真的是『人累』,做人會很累啊!」 

不請之師 戒慎備援

面對未來的社會,證嚴上人提醒大家要有警惕心,更要戒慎虔誠地活在這個災難偏多的世間。

5月20日,臺南一場大雨,瞬間水就淹了起來,水最深的地方到達腰部,但又即刻退掉。臺南慈濟人在雨下得很大的時候,馬上就成立救災小組;不過,人才剛要組織起來,水就開始消退了,然而因為許多住家仍有淹水災情,因此慈濟志工還是動員起來,去幫忙淹水的居民整理家園。

「四大不調、豪雨淹水。但這種愛的力量,不管災情如何,慈濟人都是不請之師,都是社會很溫馨的生態,這還算是很美好的社會,值得讚歎。」 

人禍天災 擾攘難安

但放眼國外,同樣四大不調,災難頻傳,然而很多時候就無法像臺灣這麼幸運,讓上人感到很不捨。「義大利前天(5月20日)一波規模六的強震,造成三千多人無家可歸;昨天又有規模五點一的餘震,也是房屋倒塌,有一座六世紀的古建築鐘樓倒塌。看了很心疼,也說明了人生無常,國土危脆。」 

另外,在阿富汗長年累月人禍與戰亂不停,當地居民的生活幾乎沒有片刻安寧。最近又天災不斷,春天雪水融化,加上一波波的大豪雨,造成阿富汗北部四處洪澇,聽聞災情,同樣讓上人心疼、擔心。

「房屋毀損倒塌、一萬多人疏散,要到那裡去呢?何處是我家?這都是那麼遙遠的地方,連年累月,複合式的災難。唉!人心不調,社會難安,四大也是不調啊!真的令人擔心。」 

救世救心 拯苦引善

擔憂頻遭災禍的苦地,上人也感恩有慈濟人付出的福地。鄰近台灣的菲律賓,浴佛節當天也同時舉行貧戶的物資發放,共有九千八百三十戶前來領取。而浴佛前一天,首都馬尼拉附近的木屋區發生大火,導致上萬人無家可歸,菲律賓慈濟志工立即調整人力,籌備浴佛的同時,也有志工前往訪視、造冊,並在浴佛結束隔天,立即就前往發放。

「慈濟人看到這一群本來就是窮人,再加上這場火災,更是一無所有。每個人都想從火場中撿拾些什麼回來利用,加上他們住在海邊,更是設法把飄在海上的物品撿回來,希望能找出至少有一點點用途的東西。」

不忍災民受苦,菲律賓慈濟人立即前往發放物資救急。且在發放的同時,菲律賓慈濟人依照慣例,都會為他們介紹慈濟的竹筒歲月,以及環保的概念,用佛法引導災民的心。

「我們去發放,同時為他們解說我們大地現在需要節能減碳、環保觀念;還拿起了毛毯來教育,說明這是來自寶特瓶製作的等等;還會跟大家介紹慈濟是從五毛錢開始的,我們人人都有能力去做,能捐錢幫助別人做善事,是件很幸福的一件事。聽到慈濟人介紹,在生活裡小小的銅板也可以做救人的工作,大家也能接受。」

捐錢不在於多,而在於那一分心。發放當天,一位在場的孕婦接到物資很感恩,又聽到竹筒歲月的故事,立刻跟志工接過竹筒樸滿,表示要幫肚子裡的孩子開始捐錢植福。 

懂得付出 方為富有

「這些都是『法』。我們早上的晨語不也說過嗎?『比丘』也叫『乞士』,意思就是要向佛陀乞法來養慧命,也就是『化緣』。」同樣,印尼慈濟人在探訪貧戶時,也在力行「乞士」的「化緣」,亦如《無量義經》所言:「苦既拔已,復為說法」。 

「印尼慈濟人去發放時,有個家庭竟然也拿出竹筒來回饋,這個家庭是慈濟人長期照顧戶,從第一次接受,幾年來都是竹筒這樣的累積。他說:『二、三年來已經捐出了五支竹筒。』雖然他的生活需要人家幫助,可是他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累積他的愛心,慈濟人都會跟他說,點滴的功德都匯入到大海裡,每天在做救濟的工作,都有你的一分功德。他很開心!」 

上人感動菲律賓這一群「富中之富」--「富有」愛心、「富有」力量的人,懂得付出,協助這一群「貧中」的人,啟發他們「富有」的愛心,這就叫做「化緣」。幫助他們的生活,同時還要教導他們。 

育兒溺愛 不教難正

美、加地區如聖荷西等地的慈濟人,走入人群去做衛生教育,上人看到了也十分歡喜。不過,上人更提醒大眾,如果病不是在身上,而是在心裡的,我們也是要教育。尤其是孩子生下來之後,大人溺愛造成的心理問題,不懂孝道,生活無法自理,更是不能掉以輕心。 

「看到五、六歲的小孩在消費場所,手插在腰上,對著父親罵了足足有十分鐘,父母都沒有教導他:『你這樣是錯的!』還是靜靜的站在那裡讓孩子罵。你看,這種道理全無了,同時也失掉了他的良能。」 

上人感慨看到現代小朋友,因為父母什麼都幫孩子做得好好的,導致有些孩子六、七歲了還不會自己綁鞋帶、自己扣扣子,做人的基本功能都消失掉了。

上人還舉了一個故事提醒大眾,不要過度溺愛孩子,否則孩子的自理能力盡失,將來不知道要如何生活?

「有一個媽媽,什麼東西都幫孩子準備得好好的。有一次媽媽要出門一整天,到晚上才回來,中餐怎麼辦呢?孩子不會弄吃的,媽媽只好掛一串餅乾到孩子的脖子上就出門了。結果孩子餓了,就只是低頭往胸前咬得到的地方去吃,脖子後面的餅乾就不吃了。結果一餐、二餐、三餐,那一天媽媽沒有回來,孩子最後沒水喝、沒餅乾吃。其實餅乾有啊!但在後面,孩子不懂得怎麼把餅乾的繩子轉過來。所以媽媽第三天回來,他已經餓得奄奄一息了。你看!這都是生活的功能都沒了,要怎麼辦?這種溺愛孩子,真的是大錯特錯。」

心存人倫 社會能安

上人開示,我們應該讓孩子從小就懂得自理,也明白做人的道理。這樣教育下來的小朋友,表現會完全不一樣。「臺中有一位小學生,吃飽飯後總會收拾餐桌、自己洗碗,這位小弟弟為何懂得這樣做?因為是老師教的,老師就是我們太平國小的教聯會老師。都把孩子教得懂得行善、行孝不能等,讓他們瞭解媽媽的辛苦。孩子要懂道理,就一定要教育。」

在中國大陸河北省易縣,也有一位四十多歲的眼盲貧戶劉愛民,照顧八十多歲老母親的動人故事,讓旁人看了都十分感動。

「兒子在十二歲時被石頭打到眼睛,感染細菌導致長期失明。但他很自愛,陪著耳聾又身體不好的媽媽。可是這樣的母子也是可以生活得這麼好,七個孩子裡面,二個往生、其他四個也是在外面討生活,身邊只有這一個眼盲的孩子,這個眼盲的孩子就是這麼孝順。母子互動多麼溫馨!孩子唱歌給媽媽聽,還要跟媽媽說『我愛妳!』媽媽也跟他說:『我走不動你來扶我。』這中間的母愛子孝,他們雖然窮到還要從外面撿東西回來生活,但是還是那樣的溫馨。」 

上人最後期勉大家,要多看天下事,多學習人倫的道理,思考要如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傳給下一代,這樣我們的下一代才有希望。

返回上一頁